Page 111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11
第四章 ◆ 日治時期奉天宮的發展(1895-1945)
第一篇․廟宇沿革與發展篇
250 同年 6 月,艋舺米商陳和記等,恭請朝天宮、奉天宮、南瑤宮三處媽祖,駐鎮艋舺祖師爺廟
內,並供各街信徒恭請媽祖到其地遶境。地方人士的熱情,使媽祖駐艋舺期間展延。
251
大正 10 年(1921)4 月 9 日,新竹又迎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彰化南瑤宮三位聖母到
西門內天后宮 10 天,而後轉請到城隍廟下鑾,28 日和北門外長和宮的媽祖一起遶境城內外諸
252
街市,再假長和宮為行宮,供善男信女參拜半個月後再回鑾。 也就是隨著交通的便捷,透過
縱貫路、糖鐵線、汽車線,使各地到奉天宮敬拜或恭迎奉媽祖的團體日益增加。
日治時期,日本的臨濟宗和曹洞宗對其聯絡寺廟頒授「聖壽牌」或稱「聖壽尊牌」、「御壽
牌」;一方表示十分重視該廟,另一方面也有皇國佛教化的象徵意義。 大正 7 年(1918)12
253
254
月 21 日,曹洞宗也曾頒授新竹廳獅頭山勸化堂「御壽牌」。 昭和 3 年(1928),日本臨濟宗
的大本山妙心寺,從與當時臺灣臨濟宗總本寺有來往的 110 間關係寺廟中,選出 7 間著名的寺
廟頒授「聖壽尊牌」。這 7 間寺廟是:新竹州龜山庄廻龍寺、臺北州關渡慈航寺、臺南州新港奉
天宮、新竹州竹東庄師善堂、高雄州屏東街東山寺、高雄州大崗山龍湖庵、臺南州鹽水街善德
堂。先於 11 月 10 日在圓山臨濟寺統一頒授御壽牌證書,各寺廟再擇日奉安,天皇聖壽牌上書
255
「今上天皇陛下聖壽萬歲」奉天宮的奉安典禮為 12 月 1 日。 當日與會者,除妙心寺派來兩
位僧侶外,北港街長蘇顯黎也共襄盛舉。 此亦顯示奉天宮媽祖已聲名遠播島外。
256
大正 9 年(1920)9 月 1 日起,臺灣行政區改為州制,新港也改名新巷,隸屬於臺南州嘉
義郡新巷庄。嘉義郡含新巷庄在內共有十庄,昭和 5 年(1930),《嘉義郡概況》介紹嘉義郡內
著名景點時,已稱:「新巷媽祖奉天宮,途經人口 17,622 人,廟宇畫棟雕琢極美觀,四時香煙
257
不絕,和北港媽祖齊名,新港飴聞名。」 其實大正 4 年(1915)已有住新港的日本詩人花の
258
舍薰,以一首大和短詩,歌頌新港的名產:「一に媽祖さん二に新港飴三の西瓜は期節時。」 也
就是新港的名產有三:媽祖、新港飴、當季西瓜。朴子的耆老也稱他們當年把糖鐵嘉義—北港
線稱「進香鐵道」因為此路「載著香客由嘉義後驛,搭五分車至新港奉天宮或北港朝天宮巡禮。」
259
每逢媽祖聖誕日「北港線連無車頂的土臺,亦擠滿香客。」 日治大正以後,新港街的重要產
業已是宗教和因宗教帶來的觀光業。
250 〈新竹特訊‧迎神遶境〉,《臺灣日日新報》,號 7167,1920 年 5 月 24 日,版 4。
251 〈三宮媽祖祭典〉,《臺灣日日新報》,號 7087,1920 年 6 月 13 日,版 5。
252 〈新竹特訊‧準備迎神〉,《臺灣日日新報》,號 7505,1921 年 4 月 27 日,版 6。
253 闞正宗,〈殖民時期獅巖洞元光寺修行者群像—兼論曹洞宗在獅頭山的活動〉,《玄奘佛學研究》,15 期,
2011 年 3 月,頁 139-140。
254 〈御壽牌奉安式〉,《臺灣日日新報》,號 6652,1918 年 12 月 27 日,版 5。
255 〈臨濟宗聖壽尊牌奉安式〉,《臺灣日日新報》,號 10258,1928 年 11 月 10 日,版 9。
256 林德政主修、李安邦、鄭朗雲協修,《新港奉天宮志》,頁 64。
257 嘉義郡役所編,《嘉義郡概況》,頁 36。
258 〈大和短詩〉,《臺灣日日新報》,5372 號,1915 年 6 月 4 日,版 4。
259 臺灣省文獻會編,《嘉義縣鄉土史料》,(南投:省文獻會,2000),頁 90。
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