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118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村,所以又稱中洋工業區。此工業區目前有台塑公司、南亞公司、台化公司、必成公司與台灣
營德共同設廠,主要產品有聚縮醛樹酯(POM)、高吸水性樹酯(SAP)、塑膠袋(PE)、紡紗、
織布、耐隆絲、ABS 粒、PS 粒、硬質塑膠布、塑膠門窗、玻璃纖維布、銅箔及銅箔基板等,約
289
可提供 2,500-3,000 人左右的就業機會。 不過新港鄉的產業特色不是工業區,而是以花卉專
業區、蔬菜專業區以及以媽祖廟奉天宮聞名全臺。參訪奉天宮的人潮,也使本地農產品及農產
加工品,如花卉、蔬果、新港飴、花生糖、芝麻油等,亦因而聞名全臺。嘉義縣政府工商服務
投資網,分析新港鄉的發展方向,規劃新港鄉未來的發展策略為「發展精緻農業,以特有之宗
290
教資源,塑造新港新氣象,使本鄉成為文化、宗教觀光之鄉。」 農業人口偏高的新港鄉,未
來要朝友善農業及文化、宗教之鄉發展。
二、新港地區交通的發展
日治時期日人經營的大日本、臺灣、明治、鹽水港四大製糖株式會社,戰後全部合併,於
民國 35(1946)年 5 月 1 日,組成臺灣糖業股份有限公司,為經濟部所屬國營事業。糖鐵在臺
糖公司維修下,全臺糖鐵鐵道約 2,900 餘公里,營業線總長約 600 公里,全部恢復營運。但因
單線行駛、列車密度有限、速度亦低,漸漸無法與汽車線競爭。民國 43 年(1954)以後,開始
逐步停辦不經濟之營業線,勉強維持中等以上學生的通勤班車。民國 60 年代中期,糖鐵營業線
僅餘 14 線,計 183.6 公里。
291
糖鐵營業線以嘉義—北港線運量最驚人,原因是該線同時有兩間聞名全臺的媽祖廟奉天
宮、朝天宮;此外,北港、新港沿線村落的民眾,也常利用此一路線到嘉義市上班、上學、經
商、就醫或轉搭縱貫鐵路線。每日單是中等以上學校之通學生,即高達 800-900 人。民國 60 年
(1971)以後,因不經濟而緊縮營業線,嘉義—北港線因學生通勤人口多,仍被保留。民國 70
年(1981)嘉義縣公車加入嘉義—北港線營運,大量中等以上學生通勤問題,不再仰賴糖鐵,
終於決定停駛嘉北線。 昔日搭糖鐵火車,由新港至嘉市,約需 1 小時。民國 71 年(1982)8
292
月 17 日下午 4 時 45 分,嘉北線開出最後一班列車,此列車也是臺灣的糖業小火車,其營業線
營運 74 年以來的最後一班列車。新港耆老林英敏回憶當天的嘉北線,全日免費提供乘客搭乘,
各地鐵道迷及本地鄉民載著滿滿的不捨及懷念來搭乘。
293
289 檢自嘉義縣政府工商投資招商網及臺塑網站
https://invest.cyhg.gov.tw/cp.aspx?n=6A6A290BA17CF62E&s=4CA3CB7A81458A23(Mar.29,2018)、
http://www.fcfc.com.tw/CY/tw/%E7%B6%A0%E7%BE%8E%E5%8C%96%E6%88%90%E6%9E%9C.PD
F(Mar.29,2018)
290 檢自嘉義縣政府工商投資招商網
https://invest.cyhg.gov.tw/cp.aspx?n=1CB31DF183066B41&s=768C9D28E4041825(Mar.29,2018)
291 陳明言、張健豐,〈憶一段糖鐵史—日治時期雲嘉地區的糖鐵驛站〉,頁 24-26。
292 台糖編輯部,〈糖業時代的輪轉印記〉,《台糖通訊》,135 卷 2 期,2014 年 8 月,頁 14-16。
293 林英敏先生,生於昭和 16 年(1941)祖先來自漳州。其祖父林煌策為前清秀才,開始組神明會二媽
會,會員由佃戶、佃農組成,傳承迄今。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