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38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38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時參與者基本上是男性才能參加曲館和武館,這牽涉到漢人傳統「男主外,女主內」的觀念,
公眾事務由男性參與,家內事務則由女性主理。而以公眾祭祀為核心的相關活動是傳統社會公
眾事務的主要範疇。為了酬神演戲、迎神賽會而組織曲館,學習樂器、唱曲、扮仙、作戲,或
19
組織武館,學習拳術、弄獅、排陣,自然是村庄男性必須參與,也樂於參與的公眾事務。 所
以,武館基本上是由男性為主,而在組織方面,武館的組成方式有頭人制、宗族制與武師立館
制三種為主。武館傳統上以頭人制最為普遍。
一、頭人制
此種是由村庄的頭人出來招募成員學武,所謂的頭人通常是指地方上有錢、有地位、有名
望、有號召力,而且又肯犧牲時間、金錢,為公眾事務盡心者。頭人也要負責出錢買傢私,如
武館的武器、獅頭、獅被、獅鼓、龍虎旗等,也要負責聘請先生,負責先生禮錢。如果錢不夠
的話,他也要負責找庄民或有志者募款。頭人的另一項工作就是負責對外事務,包括與鄰近村
庄的禮尚往來,一切對外的連絡都要經過頭人。以往由頭人發起組織曲館者,常被稱為總理,
有時總理不只一位,也有兩位或三、四位。一些專門出錢支持曲館者,戰後後大都被稱為理事。
以往有些有錢的地主頭人,在家中自設武館,原來的目的只是為了讓家中的子弟可以練武,不
致在外游蕩學壞,而聘請拳頭師來家中擔任教席,有些剛開始也召募村庄子弟在他家練武,但
20
多數到後期村庄的子弟也慢慢加入。
後來總理漸漸變成剛開始出錢的人,通常不負責經常事務的管理,因此,衍生出武館都有
館主。館主通常其住宅擁有較寬敞的場所,可供大家練習武術,本身對武術也有興趣,成員聚
集時,負責提供點心、茶水,供大家休息時食用。一般來說武館的館主通常就是教拳的師父,
所以還要提供「傷藥」及「藥洗」,前者是治療跌打損傷的內服藥,後者是草藥浸泡外用的藥
水。而出陣時,舉凡團體的制服、鞋襪、帽子,都是由其提供,甚至部份收入,也要分配給成
員分享。無論是總理或是武館的館主,都是付出的多,回收的少。根據林美容教授訪問時提到
有些曾任館主,或是館主的後代,都會慨嘆他家為武館付出太多,以致「家產都開了了」,「了
傢火(liáu-ke-hué)」(把家產都花完了)。因此近年來,頭人制日衰,有錢人漸不愛做頭人,總理
或館主之職銜日漸消失,有些武館逐漸私人化、生意化,公有性與社區性日漸降低,與頭人制
的衰微不無關係。
21
另一種組成方式是會員制,可說是自組制,即由對習武有興趣的人自行組織武館,不過由
南語常用詞辭典,詞目:子弟戲 https://twblg.dict.edu.tw/holodict_new/result_detail.jsp?n_no=329& curpage=
1&sample=%EF%BC%9F%EF%BC%9F%EF%BC%9F&radiobutton=1&querytarget=1&limit=100000&pag
enum=1&rowcount=2913(Mar.11,2018)
19 林美容著,〈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和武館之社會史意義〉,頁 57-66。
20 林美容著,〈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和武館之社會史意義〉,頁 57-66。
21 林美容著,〈彰化媽祖信仰圈內的曲館和武館之社會史意義〉,頁 57-66。
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