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6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持紅拂,首加紅襪,謂之師子郎。
97
98
從這段敘述中可瞭解古時舞獅的規模與陣容。 但也有學者認為:舞獅是受漢代出現的「十
二獸神舞」等儺舞和魏晉以來佛、儺結合的影響而逐步發展起來的。隨著後世的發展,舞獅的
形式和種類開始不斷發生著變化,到了宋、元時期舞獅表演作為百戲的一部分走進民間,並且
出現了專門的舞獅隊伍,各舞獅隊伍之間的不斷相互交流,使舞獅的技藝水準不斷提高創新。
99
關於「舞獅」的由來傳說眾多,以下便列舉如下:
一、金毛吼說
中國舞獅相傳是由中東傳入,又名「金毛吼」。認為是在一千九百多年前,伊朗與我國通過
經濟的來往,伊朗大使把獅子等動物經過運輸絲綢之路而進貢到中國,後來人們把獅子的形象
逐步加工及藝術化,而舞獅先是在皇宮內院,繼而流傳到民間。唯當時並不普遍流行,及至明
末清初,因民間有反清復明組織,志士們因集結與攜帶之方便,遂風行一時。
100
二、北獅源自北魏說
民間相傳在北魏太武帝時,曾遠征甘肅、河西,俘虜胡人十萬之多。北魏太武帝把他們囚
困於邊荒三年。一日,北魏太武帝巡視禁區,邊疆設宴款待,並令胡人獻舞娛樂。胡人以木雕獸
頭,兩大五小,披獸衣,集八音,武士三十餘人,起舞於御前。舞者或作歡騰喜悅,或作低首相
憐之狀,舞技之美妙,令太武帝嘆為觀止。太武帝傳胡人,詢其所舞,胡人答曰:「北魏朝聖,
四方匡伏,西涼樂仗,同沾皇恩」。太武帝聽罷龍心大悅,賜名「北魏瑞獅」,恩准俘虜回國。自
此,獅子舞便在北方流傳開來,遂有「北獅」之稱。相傳二,說獅子乃天龍九子之一,善守門,
故秦漢以來一般宮殿府第門前,豎立一對用石造的獅子放置左右,以護宅地。
101
三、乾隆夢獸說
但臺灣舞獅由來與廣東地區的傳說極為密切,故以明清的傳說最為人所公認。例如:傳說
清朝初期乾隆皇帝遊憩於江南地方的某晚,在歸德縣城過了一夜,就在該地,乾隆皇帝夢見湖
畔出現色彩鮮活的五色聖獸,嬌憨作態而後離去。夢醒後乾隆立即返回都城,召集宮中名匠於
一堂,將夢中所見聖獸的型態描繪使依型而塑造,而於其中裝入兩名舞者使舞蹈,是為「舞獅」
之肇始。酷愛「舞獅」的乾隆皇帝,為了提高軍中士氣,在武術之餘,也使之日日訓練「舞獅」。
97 宋・歐陽修等,《新唐書》〈禮樂志〉,(北京:中華書局,1975),頁 32。
98 郭麗娟著,《臺灣獅頭旺:洪來旺人生傳奇》,頁 100-101。
99 楊廣波、莫菲著,〈閩臺傳統舞獅文化探究〉《體育科學研究》,第 17 卷第 4 期,2013 年 7 月,頁 1-4。
100 施德華著,《中國獅舞之藝術》,頁 20。
101 施德華著,《中國獅舞之藝術》,頁 21。
4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