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62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462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一般人習慣稱之為「廣東獅」。北方獅:盛行於中國長江以北的地區,因其形似北京狗,故又稱
106
為「北京獅」。
但施德華先生認為有鑒於現今臺灣獅舞因南北交通便利,以致傳統基本舞種的地域分界已
趨模糊,且臺灣傳統獅舞的獅頭造形中,獅嘴的形態與功能相當多樣,又不斷的在改良,使得
原先以開、閉口的分類方式,已無法囊括現行的各類獅頭形貌。因此認為,此時現行臺灣獅舞,
作再一次的分類整理,確實有其時代的必要性,而試以歷史先後作區隔,將臺灣獅舞分為「早
期」與「晚期」二類,為一、早期抵臺獅舞:因在臺時間較長,經過多次的演變與發展,已形成
獨立完整的臺灣風格,並具有近代臺灣民俗形態的文化特徵,因此統稱為「臺灣獅」。「臺灣獅」
依獅頭的形貌可分為「雞籠獅」、「筸仔獅」與「盒子獅」三種(這三種名稱都是以臺語發音),
其中「雞籠獅」與「筸仔獅」是屬於河洛獅種,「盒子獅」是屬於客家獅種。二、晚期抵臺獅舞:
可依舞種的原始地域性分為「北京獅」與「廣東獅」二種。「北京獅」與「廣東獅」都是在國民
政府遷臺後才開始大量移入,它們在臺灣的時間較短。
107
一、閉口獅與開口獅的由來
在臺灣,舞獅以新竹分成南北兩獅,俗稱南部獅與北部獅。南部獅流行於臺灣南部及西螺
一帶,是一種閉口獅(即嘴巴固定不能隨意啟閉者),由於其造型與古農村飼雞的竹籠非常相似,
108
故又有人稱為「雞籠獅」,現今一般舞獅團體,也都以「雞籠獅」或「閉口獅」來稱之。 北部
獅則流行於臺灣北部,嘴開很大,因其嘴巴係用 仔(kám-á 篩子之台語稱呼)所做成,故又稱
筸仔獅。現今由於交通發達,臺灣地狹,以及師父的南北教藝,已使得閉口獅與開口獅不再有
南北之分,而有互相交流現象,故以大多數獅團所稱之「閉口獅」或「開口獅」為名。兩地之獅
109
頭構造互異,南部之獅頭,額多突出;北部之獅頭,額多寬廣。
二、臺灣獅及廣東醒獅
臺灣舞獅的類別,依民間實際使用狀況,最普遍的是臺灣獅及廣東醒獅兩大類。臺灣獅與
廣東醒獅有截然不同的造型、舞法、配樂與背景,說明如下:在造型上:醒獅獅頭有一古獨角,
稱「髻」,臺灣獅則無。醒獅獅頭為全圓體,華麗花俏;臺灣獅頭僅半圓體、面貌威猛,頭頂大
多畫八卦形,又稱「八卦獅」。在舞法上:醒獅以特技高椿表演為主,生動花俏。臺灣獅則以地
面上的手法、腳法為主,武術的成份重,較威猛。醒獅頭尾兩人一樣吃重,乃合力表演;臺灣獅
106 檢自臺北市中山區吉林國民小學,「壹、什麼是『舞獅」』,http://mail.clps.tp.edu.tw/AboutSchool/lion/3.1.
htm(Dec.18,2019)
107 施德華著,《中國獅舞之藝術》,頁 258-262。
108 吳紅葉著,〈臺灣獅舞文化初探〉,《佳木斯教育學院學報》,2012 年第 7 期,2012 年 7 月,頁 94-95。
109 檢自臺北市中山區吉林國民小學,「肆、舞獅的種類」,http://mail.clps.tp.edu.tw/AboutSchool/lion/3.1.htm
(Dec.18,2019)
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