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2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52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4
               民,取得三顆他們的頭顱,凱旋歸來。」   這三個原住民社群透過魍港內海,彼此往來、爭戰,
               形成密切的互動圈。














































               圖 1-1-2  十七世紀魍港內海附近諸原住民社群之分布
                 資料來源:黃阿有繪製。以 1636 年荷人芬伯翁手繪之臺灣地圖為底圖,並參考黃阿有,〈日治前牛稠溪流域發展
                          之研究〉,頁 97 圖。本圖所繪之河為笨港溪。

                    在荷人控制原住民村社的勢力增強後,1638 年 10 月,虎尾壠的長老到大員要求荷人協助
               「在笨港與華武壠(虎尾壠)之間插定界樁」,然後長老和一個荷人下級商務員「經由魍港和笨
                                    5
               港回去他們的村莊。」  從 1644 年起,荷蘭東印度公司建立了以原住民村社為基礎的統治策略,
               並依人口規模挑出一定人數的長老授予村社首長職位。為了掌握對村社的統治,臺灣長官麥爾
                                                                                     6
               (Maximiliaen le Maire)正式推廣一年一度的地方議會(Landdag)制度。 此地方議會將臺灣分

               4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一)》(臺南:市政府文化局,1999),頁 25、245、300。《熱蘭遮城日誌》
                 第一冊將 Vavorolang 譯為華武壠,第二冊以後譯為虎尾壠,本文除引文外,統一譯為虎尾壠。
               5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一)》,頁 411。
               6   康培德,〈荷蘭東印度公司治下的臺灣原住民部落整併〉,《臺灣史研究》,17 卷 1 期,2010 年 3 月,頁
                 6、10。



              50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