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4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54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1636 年左右,荷人約翰˙芬伯翁(Johannes Vingboons)繪製的臺灣全島圖,已繪出魍港內
海,這是荷人由大員連絡其北區村社的重要內航道;圖中亦繪出可由外海換小船(舸仔)溯笨
港溪而入的外航道。(圖 1-1-3)荷人在 1637 年、1638 年兩次討伐虎尾壠社,1641 年又討伐東
螺社和虎尾壠社,每次都是先由大員搭舢舨船,先至魍港,再候風、候潮,經魍港內海抵笨港,
在笨港上陸後,再會合由南部徒步北上之原住民戰士,一同前往處罰虎尾壠等社。
11
在 1657 年時,荷人記載由淡水回大員的荷人軍士,通知大員派遣舢舨船至笨港,以便搭載
12
他們返回大員。 可知 1637 年以後,荷人征伐、管理北區村社,甚至來往淡水區村社,也常利
用魍港內海。荷人在降服北區村社的虎尾壠、二林後,更加重視魍港內海的水路,並在笨港派
有下士駐守,1643 年 10 月 9 日,記載北區村社的人如虎尾壠社人、二林社人要往大員時,需
13
停在笨港等候通行證。 可知此時,笨港也成了荷人扼守由魍港內海北上通往北部村社,或是南
下大員荷人行政中心的要津。
笨港溪外航道
魍港內海
圖 1-1-3 笨港溪航道和魍港內海
資料來源:截圖取自:吳美雲總編,《十七世紀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上冊)》,頁 38-39。
11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一)》,頁 352-355、415-417;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二)》,頁
10-11。
12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四)》,頁 288、292。
13 江樹生譯註,《熱蘭遮城日誌(二)》,頁 202。
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