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56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56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而後,至少在 1648 年以前,已開始有農耕的漢人進入笨港溪中、上游開墾,所以 1648 年左右
               已有剩餘米糧可輸出。但是魍港以北的沿海地區,仍被荷人視為進出北區村社的要津,荷人為

               控制南來北往之交通要道,也為管制、防止海盜由此區進入、防止漢人走私米穀,禁止漢人定
               居於笨港沿海一帶。


               第二節    鄭氏時期(1661-1683)



               一、原住民村社與軍屯區



                    鄭氏至臺後,荷人多次計畫再奪回福爾摩沙。永曆 18 年(1664),東印度公司派遣艦隊司
               令巴爾塔沙.博多(Balthasal Bort)企圖伺機奪回臺灣,當時荷人密西爾.黑理斯松.博斯(Michiel

                                                                                    19
               Gerritsz Boos)為提供博多登陸所需之海圖,繪製福爾摩沙西南沿海圖。   圖 1-1-5 為此圖之截
               圖,圖中可清楚看到建有碉堡的「Wankan」(魍港)以及扼魍港內海北端要津之「Poonkan」(笨

               港)。魍港和笨港之間,是沙洲散布的魍港內海潟湖區。這是鄭氏入臺之初,笨港一帶的海岸狀
               況。





































                    圖 1-1-5  笨港和魍港的位置
                      資料來源:截圖取自吳美雲總編,《十七世紀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頁 74。

               19   吳美雲總編,《十七世紀蘭人繪製的臺灣老地圖(上冊)》,頁 75



              54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