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61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61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第二節 學校輔導工作倫理
第二章
為使學校輔導工作能順利進行,除不斷地精進專業能力,也要克服學校諮商輔導中倫理困
境。校內師長都有輔導責任,本於善意盡力幫助學生,但也需顧及倫理相關議題。例如:要遵
學校輔導工作的組織架構及工作倫理
守保密原則,又需要將重要訊息轉達導師時,如何拿捏內容?得知學生受家長責打受傷,是否
需要了解狀況後再決定通報?在小校服務時,更常遭遇諮商關係與教學關係難以區隔問題等。
以下將介紹國小校園常見的輔導倫理議題、倫理決策歷程建議,並輔以案例討論說明思考的方
向及處理重點。
壹 校園常面臨的倫理議題
一、維護學生的隱私權(對輔導過程的保密義務)
《學生輔導法》第 17 條提及:「學生輔導工作相關人員,對於因業務而知悉或持有他人之
秘密,負保密義務,不得洩漏。但法律另有規定或為避免緊急危難之處置,不在此限。前項人
員並應謹守專業倫理,維護學生接受輔導專業服務之權益。」維護學生隱私權指的是學生輔導
資訊的保密,保密是為確保會談過程能順利進行的重要條件,受輔學生在受到保密的保護下,
對會談過程感到安全、對輔導人員感到信任,而願意進一步自我開放,使輔導的效能得以發生。
然而當受輔學生的問題較為複雜、各科任課教師及各處室人員都會參與輔導,又因各人關
切的角度及負責的工作不同,各角色需要在過程中交流輔導訊息,以掌握進度及狀況時,對於
輔導教師堅守保密原則的拿捏上極具挑戰性;輔導人員為維護學生隱私權,在會談之初,有必
要向學生、家長(或法定代理人)說明隱私權維護的範圍及限制。當有必要對其他人員說出學
生訊息時,須謹慎評估說明的目的、時機、對象、內容與方式,再行說明。而保密的排除狀況有:
(一)當學生可能傷及自身或他人時
(二)學生之家長或監護人要求瞭解相關訊息時
(三)依據法令規定進行通報時
(四)法院來函要求提供相關資料時
(五)需結合校內外資源,共同合作時
(六)召開個案研討會或進行專業督導,需提供相關訊息時
簡言之,保密議題是照顧學生隱私權的基本倫理,然因國小校園的訊息經常是流通開放,
輔導人員更應重視保密原則。除了輔導教師,其他人有接觸到輔導相關資料的人員也具有保密
47 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