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5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35
高 級 中 等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輔導錦囊:WISER迷思大破解 第一章
迷思一: 根據 WISER模式,輔導教師「只」做介入性輔導工作。
緒論
破解一: WISER模式是一個重視學校輔導系統間合作與分工的運作方式,輔導教師扮演不可
或缺的核心角色。《學生輔導法》對輔導教師的定位在發展性與介入性輔導工作的
主責角色,並參與處遇性輔導工作。由於推動介入性輔導需要有好的發展性輔導做
基礎,且事半功倍的發展性輔導工作需要全校一起參與。因此,輔導教師在執行介
入性輔導時,不僅要同時推動發展性輔導工作,且需要具有倡導、支持與催化全校
人員共同參與輔導的思維與做法。因此,具有全局思維與生態合作觀的 WISER輔導
教師,不會將自己的角色侷限於介入性輔導工作,而是會主動、積極、有智慧地整
合三級輔導工作資源。
迷思二: WISER模式裡強調專業分工,輔導教師「只」做個別諮商和團體輔導,綜合領域教
師「只」負責教學,輔導行政人員「只」做行政工作。
破解二: WISER模式致力於提升學校輔導效能,結合 80-15-5的班級經營黃金比例概念,融
入華人相容共榮的合作原則,尊重專業且強調合作優先,目標在發揮學校輔導「預
防於先」的事半功倍效果。因此,如果學校輔導工作只切割成輔導教師做個諮團輔,
綜合活動領域輔導專長教師只負責課程教學,輔導行政人員只處理行政庶務,不僅
背離 WISER精神,也無法回應校園輔導需求。
迷思三: WISER模式強調專業性,處遇性輔導最專業,介入性其次,發展性最不專業。
破解三:WISER模式尊重專業,也重視資源整合,強調全面性的學生輔導工作。三個層級的
輔導專業都有其特殊優勢與著重面向,沒有孰優孰劣之別。WISER模式試著透過合
作關係的建立,發揮 1+1+1>3的效果。因此,為使發展性、介入性與處遇性的主責
人員不再單打獨鬥,強調以生態資源網絡來思考與規劃輔導工作,提醒每個層級的
輔導人員皆要有生態合作觀,與學生的重要他人一起合作,以達最好的輔導效果。
目前,WISER-2.0模式已陸續整理出各種有效能的學校輔導人員合作模式與策略,
以供學校輔導夥伴參考。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