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8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如前所述,道光年間,海船漸改由三疊溪北岸之下湖口出入,人、貨或登陸或再換小舟至
笨港。下湖口與內地的「金、廈、南澳、安邊、澎湖」來往,內地商船常載來布疋、洋油、
雜貨、花金等,而出口本地之米石、芝麻、青糖、白豆等。臺灣開港通洋商後,下湖口為「南
北小商船由此出入,交易貨物則歸北港街行棧。」笨北港可利用竹筏運送樟腦等至下湖口,
再運至安平,轉輪船出口國外;進口內地百貨也是由下湖口轉小船。原本位曲流凸岸,地勢
低、水不夠深的北港街,改成小船或竹筏進出後,反較曲流凹岸便利,北港街更是「郊行林
立,廛市毘連。」 124
新南港和下湖口陸路往來不若笨北港便捷,曲流凹岸不僅容易因位溪流攻擊坡而使溪岸
崩塌,且地勢較高,較不利小舟或竹筏進出。嘉慶 7 年(1802)北支流因搶水而流量大增後,
位攻擊坡的笨南港因水災頻仍,居民遂改遷至新南港。原本在笨南港經營米、糖貿易的行商,
125
因人脈網絡關係,在遷來新南港後,仍使「笨港海船運糖米者,半購於此焉」。 不過,米、
糖外,其他商務則遠不及北港。
道光 30(1850)〈重修水仙宮碑記〉,亦有捐款郊商名單。此次重修笨港水仙宮,董其
事者是笨港三郊:泉州郊金合順、廈門郊金正順、龍江郊金晉順,總捐款額約 5,930 元,三郊
捐銀即佔 56%,依捐款額觀察,廈郊、龍江郊規模相當,泉郊規模則是廈郊或龍江郊的一倍。
除此三郊外,笨港的商團捐題單位還有:笨南北港糖郊(捐銀 140 員)、新南港 郊及 17 商
舖(捐銀 205 員)、舊南港 11 商舖(捐銀 66 員)、笨北港 81 商舖(捐銀 487 員),也就是
道光末笨港水仙宮之重修,笨港本地商戶出資 71%,其他是由嘉義城、樸樹港街、各船戶(120
艘)、及府城三郊出資,由捐題單位也可見當年笨港與有商船轉運之地方的關係。(表 1-2-1)
亦可知道光年間,舊南港街已没落,所以該地捐款名單只有舖戶而無郊商。
124 清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頁 47、73。
125 不著撰者,《嘉義管內采訪冊》,頁 4。
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