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2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82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咸豐 8 年(1858),府城〈天后宮鑄鐘緣起碑記〉所錄的捐款名單,亦有新南港街、笨北
港街的轎班、行郊、舖戶列名其中。(表 1-2-3)新南港僅新南港轎班金福安列名,笨北港除朝
126
天宮二、三媽轎班、北港文館外,笨港三郊泉郊、廈郊、糖郊合捐 120 大員,仍是捐款大戶。
表 1-2-3 咸豐 8 年府城天后宮鑄鐘列名在笨北港及新南港下的捐題單位及金額
捐題地區 捐題單位 銀元(大員)
笨北港 廈郊金正順、泉郊金合順、糖郊金興順 120
朝天宮二、三媽甲眾轎班 30
北港文館 5
新南港 金福安 18
合計 567
資料來源:何培夫主編,《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南市》,頁 226-228。
總之,笨港並非正口,乾隆末以前因是北路商貿之總會,轉運商務繁盛,在乾隆年間有行
戶、布郊、 郊、杉郊、貨郊等「郊」。鹿仔港、八里坌開港後,已非北路商貿總會之地,但其
南北轉運業務仍發達。不過,嘉慶以後,三疊溪水系改由下湖口出海,笨北港由下湖口進出較
笨南港、新南港方便,商貿漸為笨北港所奪。道光年間笨港有泉郊新泰德號,道光末又有笨港
三郊:泉州郊金合順、廈門郊金正順、龍江郊金晉順,以及笨南北港糖郊、新南港 郊等。可
是不到 10 年,至咸豐年間,笨港 3 郊已變成:廈郊金正順、泉郊金合順、糖郊金興順,不見其
他各郊。同治年間臺灣道徐宗幹觀察臺地的郊行商賈,常是「乃昌盛者少,而衰敗者多」而且
常是「家在彼而店在此」。 127 所以內地商船若不來「則臺商坐困,官亦無從著力也。」鴉片戰
爭時,臺地郊商聽到英船要攻廈門「臺地郊商,生理多在廈門,一聞警信,無不驚惶,風謠一
日數起。」 笨港郊商規模不大,不易承受風險,含有船戶之郊行的興衰更替更加明顯。
128
126 何培夫主編,《臺灣地區現存碑碣圖誌:臺南市》,頁 226-228;黃典權編,《臺灣南部碑文集成》,頁 322。
127 清 徐宗幹,《斯未信齋文編》(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文叢第 87 種),卷 2,頁 86。
128 清 姚瑩,《中復堂選集》,卷 7,頁 135;姚瑩,《東溟奏稿》(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文叢第 49
種),卷 2,頁 37。
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