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0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90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笨港街因位曲流攻擊坡(凹岸),相較於北岸的滑走坡(凸岸),凹岸港口較深,由三疊溪
               口上溯的海船,可在此停靠、裝卸,是港口所在,天后宮應和水仙宮、關帝廟一樣,為笨港街

               臨港的廟宇。攻擊坡固然水深、易泊船,但也因水流直接沖刷岸基,以致容易溪岸崩陷。三疊
               溪(今北港溪)的北支流虎尾溪在嘉慶年間因河川襲奪,溪水大增,沖刷力大增,以致凹岸的
               笨南港溪岸崩陷,廟宇遭沖坍崩毀。笨港街對岸在清領之初,即設有笨港汛,此為分防的水師

               汛。伊能嘉矩根據傳說,認為「以神由湄州朝天閣來」遂稱其廟曰「朝天宮」。                                          168   不過,此廟
               最初應為水師汛的水師所建的小祠,福建水師提督所在的廈門亦有朝天宮,廟名或許和此相關。
               169   因為笨港街位在南岸攻擊坡,所以建於溪北岸滑走坡的朝天宮,並非周鍾瑄所稱之笨港天妃廟。


               第二節    新南港街的興起




               一、笨南港的沒落



                    康熙 43 年(1704)諸羅縣城歸治以前,北路米糧轉運要港是鹽水港;諸羅縣城歸治以後,
               笨港既是諸羅城的外屏,又成為北路米糧等貨物,轉運至鹿耳門最重要的轉口港,港口繁忙自
               不在話下。乾隆末以後,笨港尤其是笨南港逐漸没落,没落的原因包括:水災、兵災,以及增

               開正口,降低笨港的重要性,更重要的是笨港的河港泥沙淤塞。水災已如前所述,以下談兵災、
               增開正口和河港淤塞。

                    乾隆年間是笨港的全盛時期,彼時,笨港因為是水陸交通要地,民變時,經常成兵家必爭
               之地。乾隆 47 年(1782)爆發漳泉鬥,8 月 23 日,當時彰化縣治附近的莿桐腳漳莊演戲,漳
                                                                                                    170
               人黃璇在争執時,毆斃泉人廖老,泉人認為知縣焦長發不嚴究正凶,雙方糾眾互相報復。   本
               來只是鄉民因賭博爭吵的小糾紛,因而擴大。漳、泉互鬥的風波,很快波及消息通達的笨港。9

               月間,漳人業戶翁雲寬的咬狗竹等莊,遭泉民施斌、吳妹搶劫;其莊佃羅瓦亦報復性的出莊焚

               搶。根據福建水師提督黃仕簡奏章是:「起衅由笨港之北港,糾搶南港」                                      171   當時笨港之北港居
               民多為泉人,笨港南莊、咬狗竹、潭仔墘等莊則多為漳人。漳、泉人互相焚莊,街市破壞嚴重,
               而後漳、泉之鬥更加表面化。

                    乾隆 51 年底(1787)又發生林爽文事件。林爽文最初勢如破竹,11 月 27 日殺彰化知縣俞
               峻,29 日陷彰化縣城,彰化以南「九芎林、斗六門、庵古坑、笨港等處,群不逞之徒皆附之。」
                                                                  172
               以致於笨港縣丞徐英、笨港汛千總林魁都率先避逃。   12 月初攻笨港汛防,6 日攻陷諸羅城。

               168   不著撰者,《臺灣私法人事編》(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文叢第 117 種),頁 310。
               169   清  周凱,《廈門志》,卷 2,頁 63。
               170   百吉編,《臺案彙錄己集》(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文叢第 191 種),卷 6,頁 245-250、卷 8,頁
                  194。
               171   清  慶桂總纂,《清實錄‧高宗純皇帝實錄》,卷 1169,頁 24209。
               172   清  不著撰者,《平臺紀事本末》(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文叢第 16 種),頁 4-7。乾隆 51 年 11 月



              88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