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3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93

第三章 ◆ 清代笨港天后宮與新港奉天宮(1684-1895)
                                                                                    第一篇․廟宇沿革與發展篇

               使近溪、近海田園都遭淹没。大洪水使坂頭厝的縣丞署也遭洪水衝坍:


                      嘉義縣屬之笨港地方,地勢最低,此次陡被風雨,大湖出蛟,內山水發,西風過緊,
                      海水外托,以致縣丞衙署衝坍,民居、草房共倒壞五百七十間,淹斃男婦共八十八名

                      口、其南港汛房駐劄處所稍近海口,其地更低,新建汛房被水沖倒。                                      182

               被大洪水沖坍民居、草房、南港汛房及笨港縣丞署。由於坂頭厝位曲流攻擊坡,縣丞署遂考量
               遷地重建。此時除笨南港的居民外,坂頭厝附近的居民也或有遷至新南港者。
                    新港仕紳林維朝在其〈勞生略歷〉中,光緒年間的敘事,稱笨港縣丞署為「新港分縣」,顯
                                                                  183
               然彼時縣丞署已遷至新港大興宮廟後,才有此稱呼。   可能嘉慶 19 年(1814)洪水沖坍笨港
               縣丞署後,嘉慶末至道光年間,笨港縣丞署遂遷至笨新南港。在舊南港的家戶及坂頭厝的縣丞
               署移入笨新南港後,形成市街,而產生「新南港街」。


               第三節    奉天宮的興建與發展




               一、奉天宮興建



                    大正 4 年(1915)7-8 月間發生西來庵事件後,總督府年底開始進行一連串宗教調查,調查
               臺灣的祠廟、齋堂和宗教團體及其管理人。相良吉哉根據總督府編修官兼翻譯官丸井圭治郎在

               大正 8 年(1919)完成的宗教調查書,在昭和 5 年(1930)末再複查比對後,完成《臺南州祠
               廟名鑑》。其書對奉天宮沿革的記載為:「嘉慶十五年,當街民由舊南港移住新港之際,將舊南
                                                                                     184
               港(元笨港)所奉祀之神像當中的一尊,移往新港,並建立廟宇奉祀。」   可知水災後富戶率
               先遷居,而其他笨南港的居民,大約是嘉慶 15 年(1810)前後,陸續又移居至麻園寮,也將原
               笨港媽祖神像攜來。
                    景端碑稱剛由笨南港移居麻園寮的居民,將遷移時所攜來的天后宮文物,暫時存放在肇慶

               堂。〈景端碑記〉稱:「毅然與眾笨,敬遷我神諸聖像,於笨之東麻園寮肇慶堂。」也就是笨港
               天后宮遭洪水沖毀後,殘存的文物,如神像、石香爐等,先暫放麻園寮之肇慶堂。根據嘉慶 16

               年(1811)的〈喜捐廟地並店租碑記〉,該年 12 月,遷居麻園寮的居民因感「素沾神庥,欲報
               神澤」遂有莊民等捐地,希望重建媽祖廟:「喜將埔地壹所,以為奉天宮建築廟宇。」莊民除提



               182   《宮中檔奏摺-嘉慶朝》(臺北:故宮博物院館藏),文獻編號:404016642。國立臺灣大學,《臺灣歷史
                   數位圖書館》,檔名:〈ntu-PMA0006-0006900071-0016642.txt 檢自 http://thdl.ntu.edu.tw/THDL/Retrieve
                   Docs.php (Dec. 10, 2017)
               183   陳素雲主編,《林維朝詩文集》(臺北:國史館,2006),頁 28。一般稱新港分縣是光緒 13 年(1887)
                  臺灣設省後遷建;清  夏獻綸,《臺灣輿圖》,(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文叢第 45 種),頁 1-2 之圖
                  判讀縣丞署位在新南港所在。
               184   譯自相良吉哉,《臺南州祠廟名鑑》,頁 173。



                                                                                                         91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