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6 - 新港奉天宮志(上)
P. 96
新港奉天宮志續修◆上
The Temple History Renewal Fengtiangong, Xingang
同治元年(1862)戴潮春(萬生)民變事件,北港街民組義民立聖母旂旗禦敵,屢敗賊兵,
194
稱「黑旂所至,賊盡披靡,蓋神祐也。」而後天后顯靈之說流傳益廣。 北港從此不僅有地利
(水路接下湖口,交通重要)又得人和(因神威協助禦賊而得官方之認同)北港媽祖遂在官民
同倡下威名遠播:「(天妃)廟以嘉義北港最赫,每歲二月,南北兩路人絡繹如織,齊詣北港進
195
香。」 道光 29 年(1849)來臺灣府學擔任訓導的學官劉家謀,詩作:「曾文溪畔少行人、草
地常愁劫奪頻。何似春風香腳好、去來無恙總依神。」劉家謀自註此詩「進香北港天后者,不
196
下數千人,謂之香腳。」 描述的是南路來北港朝天宮進香的香客。看來到北港進香,官方不
禁。
與此相反的一個例證是彰化南瑤宮的進香團。乾隆中葉建廟的彰化南瑤宮,原本每年皆至
笨港進香,戴潮春案時,因戴潮春黨徒:「凡欲出戰,亦將南瑤宮之天上聖母裝於神輿,抬之陣
197
頭,妄冀感祐。」 所以戴案後,南瑤宮之進香活動遭官方制止。甚至因平定戴潮春案有功,
而擢升為副將的霧峰林文明,同治 9 年(1870)率眾要求恢復到笨港進香,仍遭官方拒絕,甚
至指稱林文明要恢復進香是意圖叵測:「本年三月十五日,林文明率黨數百人,攜帶軍械,逼駐
彰化城外,聲言進香,意殊叵測。」根據黃富三的分析,霧峰林家在戴案後成為豪族,而受到
當道的猜忌,在霧峰林家累積民怨、侵犯官權、威脅皇權下,最後官方設局,在林文明要求進
198
香遭拒二日後,林文明於彰化公堂和控訴林家侵佔其田產的林應時對質時,遭當堂擊殺。 因
此之故,同治後至清末,南瑤宮就一直没再去笨港進香。
笨新南港因居民遷自笨南港,自林爽文事件後,官民對天后宮的重修皆不積極或不敢積極;
嘉慶年間的水患後,原天后宮遭毀,遷居新南港的漳民,雖奉笨港媽祖重建奉天宮,但新港因
失去港口功能,交通不便、市況没落,自然影響到訪的香客數量。幸好奉天宮有船仔媽,還有
199
四街祖媽,俗稱大媽,仍吸引各地的廟宇及信徒前來進香。
194 清 倪贊元,《雲林縣采訪冊》,頁 58-59。
195 清 吳子光,《臺灣紀事》(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文叢第 36 種)附錄三,頁 98。
196 施懿琳等編,《全臺詩(第五冊)》(臺北市:國家臺灣文學館,2004),頁 294-295。
197 蔡青筠,《戴案紀略》(臺北:臺銀經濟研究室,臺文叢第 206 種),頁 29。
198 黃富三,〈林文明正法案真相試析—兼論清代臺灣的司法運作〉,《臺灣風物》,39 卷 4 期,1989 年
12 月,頁 3、8。
199 王見川,〈新港地區大媽二媽三媽傳說的由來〉,頁 51-55。
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