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13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四、友善校園之輔導工作
教育部每年以「友善校園作業計畫」提示各級學校辦理學生事務和輔導工作的重點方向, 第五章
學校之教育活動與輔導管教措施均可建立在營造「友善校園」的理念上,透過教育部與縣市政
府所推動之相關輔導政策(例如:反霸凌、友善校園、自殺防治、性別平等教育等)來落實執行,
發展性輔導
以達到學生學習與成長之目標。近年來因少子化,許多學校規模日益縮減,依據教育部統計處
關於 106 學年度各級學校基本資料(教育部,2018 ),學校規模為 6 班的小校約佔全國國小比
例之四成,依照學校的規模,小校實施在介入性和處遇性輔導時,更需要善加運用發展性輔導
工作來協助學生健康發展與預防在學適應的困難。以下說明學校在規劃發展性輔導工作時之原
則,本章第二至四節分別介紹全校、支援和班級層級之發展性輔導工作之內涵。
貳 發展性輔導的原則
學校在規劃和辦理發展性的輔導工作時,可考慮運用 WISER模式之「全校做」、「聰明做」
和「雙贏做」原則,來推動全校性的輔導工作。以下說明這三個原則:
一、「全校做」原則
執行發展性輔導工作是全體教師的義務與責任。由校長領航,整合與運用學校現有的教育
與行政資源,包含教務行政、學務行政、總務行政、輔導行政及全體教職員工,共同推動的發
展性輔導活動。活動規畫人員可在例行性的學校活動中融入輔導的意涵,亦可融入學校特色形
成校本課程。
二、「聰明做」原則
建議推動發展性輔導要由易而難、由點而面、逐步推展,並且應目標明確、理念清晰、容
易執行,如此便能更順利推動,逐步成功,符合「聰明做」原則。此外,還要把握「事半功倍」
與「預防於先」的思維去規劃發展性輔導工作。期能透過每多執行一項發展性輔導活動,就能
有效降低至少兩個介入性或處遇性輔導工作議題。例如:學務處運用正向行為管教的原則,藉
由對學生表現正向行為時的增強,以強化其繼續表現好行為、減少犯錯,有效降低學生違規行
為。整體思考、評估與規劃各項輔導需求之輕重緩急,優先選擇具有預防或解決學生常見困擾
之議題,進而規劃為該學期發展性輔導重點方案,更是聰明執行發展性輔導工作的關鍵。
99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