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51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51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參 親師合作的策略
第五章
一、直接溝通
運用聯絡簿、輔導單張資料、給家長的一封信、或社群媒體(如:Facebook 、LINE )等管 發展性輔導
道,與家長溝通班級經營理念或提供輔導資訊。因為文字沒有表情和語氣,使用社群媒體和家
長互動,有時候難免會因對文字訊息解讀不同而造成誤會,可利用親師座談時和家長討論使用
的規範,例如:緊急重大事件請用電話聯繫或面談、學生私人議題請私下回覆、公開頁面或討
論空間只宣布與班務相關的事、網路群組不能取代學生自己抄聯絡簿的責任,老師與家長約定
可以固定回覆網路訊息的時段等等。
二、即時溝通
在學生的行為表現,要適時讓家長知道:平時學生有好表現時反應讓家長知道,勿等到學
生出現負向行為時才跟家長聯絡,讓家長能根據教師的回饋訊息調整教養策略。若是有事才聯
絡,不僅對家長教養孩子的幫助有限,甚至會引起家長情緒反彈。若學生在學校發生意外事件,
一定要盡速通知家長,此時電話聯繫會優於書面或簡訊聯絡,以達詳實傳達事實的效果。
三、居中協調
召開學校日班親會,除了有助於親師建立關係,也有助家長間形成互助團體,故導師應在
班親會召開前多鼓勵家長出席。在往後遇到親師溝通困難時,可以請班級家長居中協調,若是
家長之間的衝突,要避免家長們直接衝突,可尋求行政支援,找出修復與解決問題的方法。在
學校發生須協調的事件時,家長會代表也可以協助潤滑親師之間的關係。教師在請家長協助協
調時,要留意家長參與時,不能干擾校務或是影響教師的專業自主權。
四、凝聚互動
導師可辦理辦理親子聯誼活動、邀請家長擔任班級志工或學校志工。在學校有重大活動,
例如:運動會、體育表演會、園遊會等,宜透過學生鼓勵家長參與,讓家長有更多和學校互動
的機會,理解學生在學校的生活,並提供學校支援。如果只有在學生發生事件時才和家長聯繫,
比較會造成緊繃的親師關係。
五、管教一致
親師之間對於學生的獎懲要能夠良好溝通,關於教學、教養和陪伴的方法也能互相分享,
讓學生行為有親師生三方一起來努力,滴水不漏。若在學校管教很嚴格,在家也能繼續執行規
範,學生良好行為的養成就會有顯著的進步。
137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