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9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49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二)溝通要點

                   1.  傾聽,表達對學生家庭生活的關懷。                                                                              第五章
                   2.  討論彼此的期望,例如:「我希望某某能準時上學。」

                   3.  勿提家長無法達到的要求,例如:不談「請學生上課安靜。」改談:「可以請爸爸聊聊
                                                                                                                     發展性輔導
                     ○○對上課的想法。」

                   4.  盡量不要把學生和其他同儕比較,例如:「全班都可以做到某事,但○○沒有做到。」
                     可以說:「希望○○可以協助全班共同完成某事。」

               六、社群網站與通訊軟體
                    有許多家長會在開學之初,利用通訊軟體或社群網站開設班級群組、或免費的 APP 工具,

               能讓教師追蹤學生的出缺席情形、管理學生的行為、將收集到的資料產生報告與分析,並以電
               子郵件知會家長或校方。在使用網路群組時,要留意以下原則:

               (一)訂定規則:在新接班時建立親師皆同意的使用規則,如:教師方便溝通的時段、群組內
                      資訊以班務為主等規則。

               (二)理性發言:教師、家長在網路互動時,宜以公告事項為原則,避免討論學生隱私及情緒

                      性用語,以免因資訊有限引起不必要誤解,或遭截圖轉傳。遇爭議事件,可以先同理家
                      長感受,個別事件可用電話或面談溝通。

               (三)讓學生負責任:避免家長因使用群組,造成學生只依賴父母跟老師溝通,而不願自己負
                      責的習慣。

               七、家庭訪問
                    導師適時的家庭訪問,有著蒐集學生資料、深入關係與關懷協助等功能與效果,以下就家

               庭訪問的作法說明:
               (一)觀察家庭環境與資料蒐集

                   1.  物理環境:居家安全、清潔衛生、環境設施、學習空間。
                   2.  人際互動:家庭成員互動行為的觀察、家人間語言表達的方式、家人溝通的內容為正向

                     或是負向。

               (二)深化親師關係與進行關懷
                   1.  關心家庭成員的需求和功能。

                   2.  關心住家環境的穩定度。
                   3.  凝聚親師關係。

               (三)注意事項

                   1.  留意學生的隱私權。
                   2.  排除會談時會讓人分心的因素。

                   3.  評估家訪的安全性,可請行政人員協助陪同。




 135                                                                                                             136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