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7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47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二、新生家長座談

                    小學一年級的新生家長對於學校活動的投入程度較高,但也比較容易擔心焦慮,因此,好                                                          第五章
               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一年級的導師若能提前準備,則可以增進親師關係。因此輔導處(室)

               可以協請低年級教師提供「新生常見 Q&A 」,再加以彙整成冊,提供給家長,讓家長事前了解、
                                                                                                                     發展性輔導
               做好準備、降低擔心。例如,在新生報到後(大約六月底),藉由親子座談中提供此 Q&A的

               彙整手冊,協助家長了解從現在到開學前他們可以事先準備或請學校協助的地方。因為新生家
               長可能有許多重複的提問,這種事先透過 Q&A的彙整,將可先解決部分問題,至於其他例外

               問題,教師再個別處理,便能達到「聰明做」的省力原則。可參考附件 5-3 。
               三、聯絡簿

                    聯絡簿不止家長看得到,學生本人也看得到,所以良好的書面溝通,對學生來說也是重要

               的示範。
               (一)回應原則

                   1.  回饋學生正向特質

                     平時在聯絡簿多敘述學生的優點和正向特質,讓聯絡簿成為匯集讚美的紀錄冊。

                   2.  具體說明、明確溝通

                     描述學生在校情形時,著重在學生從事件中學到什麼、老師做的努力為何。並正向引導,
                     和家長討論可以合作的部分,例如:學生和同學吵架。教師可以用以下的描述方式,來

                     取代「小明今天又和同學吵架,請家長處理」。教師可以寫:「今天掃地時,同學使用
                     拖把不慎濺濕小明的腳,小明很生氣。我鼓勵小明:『如果你能練習表達生氣的情緒,

                     會讓別人更了解你。』也請爸媽一起鼓勵小明在家也能練習!」
                   3.  複雜事件改以電話溝通

                     當涉及價值觀、需要糾正學生行為等較複雜、需要時間討論之事時,親師間盡量以面對

                     面或電話聯繫,勿讓聯絡簿變成「告狀本」。
               (二)注意事項

                   1.  不回應聯絡簿內容

                     教師或家長在聯絡簿上的聯繫事項,如果雙方採取「不回應」方式,常會讓對方誤解,

                     也容易使關係惡化。教師如果擔心文字說明不清楚造成誤解,可在聯絡簿上告知家長將
                     另以電話告知細節與結果。

                   2.  直接打問號

                     家長並非學生,切忌直接打問號。如果有未簽名或資料未繳交的狀況,建議教師應用正
                     向的描述做善意提醒。例如:請家長簽名。如果是學生個人遺漏之處,也可以請學生自

                     己寫在聯絡簿上,同時也再次提醒學生。




 133                                                                                                             134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