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1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161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壹   學生輔導需求之辨識與申請

                                                                                                                     第六章
                    導師實施發展性輔導後,辨識受輔學生需求,向輔導處(室)提出校內輔導資源申請,學

               校人員發現學生有適應欠佳情形,可聯繫導師,先提供發展性輔導(請參閱第五章),然受輔
                                                                                                                     介入性輔導
               學生的適應欠佳行為沒有改善或者是有重複發生問題行為,或遭受重大創傷經驗等學生,即可

               依照學校三級輔導的機制向輔導處(室)提出申請,由輔導處(室)共同進行後續的輔導工作

               流程,以幫助學生適應生活及增加心理復原的能力。




                貳   輔導處(室)初步評估


                    學生的問題大多是經由老師辨識或符合高關懷學生指標等篩選而請求協助,當有人提出申

               請即由輔導業務單位收案登記(請參考附件 6-2 「輔導處(室)受輔學生總表」)。通常提出

               申請後,輔導人員會在 1 週內與受輔學生、導師、家長等重要他人會談、進行評估,在評估學
               生的問題類型和危機狀況後,方能於輔導服務需求評估會議中提出適當的輔導策略與資源。






                                智慧小 BOX :考量適當時與地,兼顧學生隱私


                        輔導人員和導師會談若是在教室進行,要注意維護學生資料的保密與隱私權。若

                   教室有其他學生、老師或家長,宜評估談話的適宜性,可改邀請導師至合適地點會談,

                   或無人出入的時機再討論。





               一、受輔學生的輔導需求評估

                    輔導教師在與相關人員蒐集資料的過程中,進行輔導評估時的工作重點如下:


               (一)對受輔學生的個人資料深入了解,除了呈現基本資料以外,受輔學生的個人生長史、家
                      庭狀況、照顧者資料與互動關係、學生的問題行為、學習適應與班級人際關係等,輔導

                      教師還可透過課堂或下課時間觀察、會談、心理測驗等多重管道進行蒐集資料的工作。


               (二)輔導教師整合資料後,初步分析受輔學生的問題原因、造成學生問題惡化的原因、重要

                      他人的態度,以及受輔學生目前可能的身心狀態與遭遇的困難等,找出可能的核心問
                      題,再發展有效策略與結合生態系統資源,形成初步的輔導計畫。






 147                                                                                                             148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