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10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210

(二)召開跨專業合作個案會議的會議流程


                    1.  主持人開場、簡單介紹與會人員身分,並說明開會目的,提醒保密規定。

                    2.  由主責之輔導教師或專輔人員進行個案報告,提出對受輔學生的理解、晤談中重要轉折

                      點、及目前待解決問題。

                    3.  與會人員提出目前對受輔學生的觀察與期待,如具體描述受輔學生現況與令人擔心的部

                      分,或是需要進一步了解與配合之處。

                    4.  其他與會人員分享個人輔導該生的經驗與觀察,並相互回應、溝通與建立待解決問題的

                      策略及未來輔導目標的共識。


                    5.  彼此分工合作,訂定各自可負責的事項。

               (三)召開跨專業合作個案會議的其他注意事項

                    1.  輔導教師可以在會議中讓與會者看見受輔學生在這段時間內的進步情形,當與會成員有

                      機會看見受輔學生的改變,就更有力量研議出更優質的策略。


                    2.  召開個案會議有許多面向是需要考慮的,例如處理親師衝突議題時,可以依據該教師的狀
                      況,由輔導人員先與教師協調開會目的、並同理其情緒,之後再請家長加入會議中討論。







                                       智慧小 BOX :召開個案會議的迷思

                   迷思一:個案會議就是把「所有相關」的人找進來?

                   破解一:為了協助受輔學生而努力連結相關人力資源,這份用心值得被肯定。但在聯繫前,需

                           先思考:「這個人能幫受輔學生什麼忙?」如果受輔學生的某些需求已經有人可以負
                           責協助,就不需要額外邀請具相似功能的人員介入,這除了是尊重彼此工作上的專業,
                           也能避免資源浪費。切記,個案會議與會人員的「質」往往比「量」更重要。


                   迷思二:個案會議以專業術語溝通較能展現專業與節省時間?

                   破解二:個案會議的主要目的是要與生態系統之各專業人員形成合作。當我們使用一些專業術
                           語和受輔學生生態系統人員溝通時,很可能會造成非該專業領域人員的誤解與困擾。
                           因此,當我們在說明受輔學生狀況時,別忘了將平時在輔導處(室)內或個案報告的

                           專業術語,轉換成與會人員易懂的詞彙,相信一個小小的貼心舉動,會讓彼此的溝通
                           更親切、順利。







     197                                                                                                                                                                                                                                198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