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3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233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四)辨識危機的徵兆以瞭解轉介時機
當導師覺察學校出現安全疑慮、學生有異常行為或家庭出現重大事件時(請見第六章第 第七章
二節介入性輔導工作的流程與評估之辨識學生輔導需求),應提高警覺加以關心,及時
向行政單位反應,或是建立防護網,將可用的資源引入以協助化解危機。
處遇性輔導
貳 校園危機處遇的介入性輔導
一、危機處遇的介入性輔導工作重點
(一)輔導處(室)的角色
危機處遇的介入性輔導,主要規劃與推動單位為輔導處(室),輔導教師運用個別化介
入與生態系統合作之輔導。
(二)「安心服務」的介入模式
在重大事件發生後為學校師生進行的心理復健輔導工作,可參考臺北市「安心服務團
隊」針對危機事件進行快速有效的「安心服務」介入模式:
1. 早期介入
在危機事件早期立即進行優先提供生命安全的照顧安置,提供受災的教職員工生在生理
方面的基本需求。
2. 療癒活動
針對校園中廣大的各種群體進行各種療癒活動,使教職員工生及家屬了解在重大危機事
件造成人員傷亡時,一般人均可能出現的正常化反應。其活動類別如下:
(1 )針對全校或全學年學生在危機事件後 3 至 5 天進行的「安心講座或演說」。
(2 )針對傷亡者班級進行的「安心班輔」。
(3 )針對傷亡者同心圓中最親近的人進行 10 人以內的「安心團體」。
(4 )針對全校性或應該知情的學校師生家長文字說明的「安心文宣」(請見附件 7-2 )。
(5 )針對受危機事件影響的學生家長私下進行的「安心諮詢」。
即使沒有安心服務,一般以尋求情緒調適、進行娛樂活動、教育學習自我成長、或
多參訪藝文活動等其他方式,也可以對大多數人達到安心的作用。
219 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