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6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236

參   校園危機處遇的處遇性輔導



                    處遇性輔導工作的重點是資源整合,在危機處遇時更是如此。若評估受輔學生的緊急狀況

               無法獨靠校內輔導資源處理時,建議立即聯絡輔諮中心、引入校外資源,展開資源整合與跨專

               業間的合作。關於危機處遇時常使用的校外資源可參見本章第二節學校輔導工作可運用之資源
               網絡。以下就校園危機的諮商與輔導兩部分說明之。


               一、校園危機的諮商與輔導

               (一)篩選高危險群學生安排個別諮商與輔導


                      安心服務介入輔導後,輔導教師可與專輔人員共同討論個別的輔導需求,進一步對中長
                      期適應困難的教職員工生篩選出高危險群個案,後續再安排個別諮商與輔導、減壓團體

                      或諮詢轉介的服務,幫助其度過危機狀態,並持續進行成效評估,以調整介入策略,提

                      高效能。


               (二)進行減壓團體或小團體輔導

                    1.  語言式的減壓團體

                      在危機事件發生後 1-7 天內(於 72 小時內尤佳),輔導處(室)可引進輔諮中心的專

                      輔人員對較親近個案的教職員生進行減壓團體,給予心理健康方面的協助。語言式的減

                      壓團體為一具有標準程序、結構化的小團體,可參考教育部 2013 年出版的《災難(或

                      創傷)後學校諮商與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2.  非語言式減壓團體


                     國小學生認知能力尚在發展,國小學生對於使用語言作為清楚表達的工具仍有其發展與
                     認知上的限制,輔導教師可以引用賴念華(2007 )發展的「畫說災難」方案,進行非語

                     言式的減壓團體。

                    3.  小團體輔導


                     除了減壓團體外,在危機事件中也可以進行其他團體活動,以協助學生渡過這個階段,

                     例如:

                    (1 )利他助人的團體活動:協助學生將內在的無助感,化為可以付諸行動的助人力量。

                         例如:摺紙鶴、愛心、寫一封信、製作祝福卡片、打掃災後教室、社區服務等等都

                         是轉化的可行活動。




     223                                                                                                                                                                                                                                224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