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34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234
3. 哀傷治療
從各種安心服務中篩選出的高風險群教職員工生,輔導處(室)透過長期的個別心理諮商
與醫療轉介追蹤,例如:因危機而引起適應性障礙或精神疾患之學生,轉介接受心理治療
使其得以恢復生活適應;教職員工生透過「安心服務」,達到生理上「安身」與心理上「安
心」,情緒獲得紓解,也因理解自己對創傷事件反應是普同化而轉念(黃龍杰,2010 )。
危機處理與平時的輔導作法有所不同。在危機發生時,全校每個單位都必須動起來,如圖
7-10 之危機處遇同心圓概念:事件傷亡者為同心圓圓心,愈靠近圓心的層次代表與傷亡者關係
更緊密(如最親近的家人、教師或好友),以此類推以快速篩選輔導對象的優先順序與進行方
式。相對地,愈靠外層的人可以用「安心講座」或「安心文宣」來進行;愈靠內層的人則以「安
心班輔」或「安心團體」來進行(教育部,2013a )。
其他家長、
鄰里民眾
教職員工
導師、 罹難者
任課老師 家屬
事件
傷亡者
社團好友 同學
學校同學
圖 7-10 危機處遇之同心圓概念
二、危機發生時的介入性輔導策略
在危機發生時,導師可以和輔導教師合作,進行班級輔導團體活動,簡稱「安心班輔」(黃龍杰,
2008 )。另外,也同時評估學生的失落反應,是否有創傷相關症狀,以提供個別諮商與輔導。在經
歷危機事件後數週到半年之間,有可能出現 PTSD 的高危險群,輔導處(室)需針對這些高危險群
進行追蹤。至於如何進行危機介入處理,可參考表 7-7 之危機處理七階段模式(Roberts, 2005 )。
221 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