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9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309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導教師督導與各組專任輔導教師討論需求共同規劃。進行方式可採讀書會、講座、新策
略應用分享、定期個案討論會議等方式進行。 第十章
(三)受督者督導前的準備
輔導工作績效評估與效能提升
受督者在接受督導前,應做好進入督導的準備,包括:對受輔學生主述問題的瞭解、對
諮商動力的理解、治療歷程中其他訊息的蒐集與描述、與主訴問題相關的文化議題或發
展性議題的訊息蒐集、個案概念化、對受輔學生問題的評估診斷、對受輔學生的初始計
畫、倫理議題的了解、個人省思以及疑問等。接受督導有個很重要的概念是,受督者並
非直接把問題丟給督導,而是透過督導過程釐清並增進自我在專業上的敏感度與專業能
力 (Bernard & Goodyear, 2009 )。
(四)團體督導的進行
每位督導各有其理論取向與風格,難有一致的督導進行方式。然而,幾乎所有的團體督
導進行時,均會要求受督者撰寫提案報告。團體督導進行中,受督者可以準備適當的提
案報告資料。包括「提案報告」、「校內輔導會議個案資料表」、「晤談逐字稿」、錄
音/錄影帶等。
肆 行政督導
行政督導是具協助輔導人員有效建立專業關係、工作倫理、工作習慣與有效時間管理,
以及適當委派任務給他人等能力。透過行政督導,將可協助學校人員增進和工作有關的專業
處理和專業關係、監督個案的福祉,特別是針對困難個案更是如此(Dunn, 2004; Henderson &
Gysbers, 1998 )。
一般而言,行政督導經常由輔導主任擔任,所以理想的輔導主任需兼具輔導人員及學校輔
導工作領導者的雙重身分,其角色功能在於配合學校一般行政系統的運作、具體界定每一個學
校輔導人員所應扮演的角色及其應執行的工作任務、幫助每位學校輔導人員釐清自己的工作任
務,並設定自己的工作目標、規劃自己的工作計畫,繼而能自我監控,形成自我回饋的系統,
以激發一個人的行動力量,使其願意全心投入在學校輔導工作之中(周麗玉,1997a )。
行政督導可以採取個別討論,也可以運用定期處室會議,配合輔導工作計畫進行。透過團
隊討論與諮詢,協助輔導人員增進專業判斷的正確明智性,對於法規、倫理標準的熟悉與應用,
以及在推動輔導工作時與校內外系統中的人際互動模式有所提升。
295 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