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04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304

第三節   輔導人力的專業發展


                    輔導教師如同花園的園丁,受輔學生都是一株株獨特的花草,每株花草有其獨特的培養方

               法,有成效的園丁需要不斷的專研與進修,才能使其每一株花草都長得健康與美麗。專業增能
               是個不停止的歷程,需要持續進行,以確保學校輔導工作的成效與受輔學生的權益。


                    依據《學生輔導法》第 14 條規定:「各級主管機關應妥善規劃專業培訓管道,並加強推動

               教師與專輔人員之輔導知能職前教育及在職進修。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主管機關應定期辦理初任輔
               導主任或組長、輔導教師及初聘專輔人員至少四十小時之職前基礎培訓課程。」又提到「學校應

               定期辦理校長、教師及專業輔導人員輔導知能研習,並納入年度輔導工作計畫實施。高級中等以

               下學校之教師,每年應接受輔導知能在職進修課程至少三小時;輔導主任或組長、輔導教師及專

               業輔導人員,每年應接受在職進修課程至少十八小時;聘用機關或學校應核給公(差)假。」

                    學校輔導工作是一項高度專業、卻也是充滿挑戰的助人工作。因此,輔導人員必須透過不

               斷學習及運用專業的知識與技術,持續保有專業的成長、強化自己的專業職能,才能勝任各項

               挑戰。本節針對輔導人力的職前培訓、在職進修、專業督導、行政督導及自我照顧等五部分來
               說明其專業發展。




                壹   全校層級的績效展現


               一、職前培訓的重要性


                    從人力資源管理角度來看,職前培訓之目的在於幫助新進輔導人員及早適應學校環境、提
               供工作任務相關訊息、緩和焦慮情緒,並協助其順利進入學校輔導工作職場。當缺乏職前培訓

               時,初任輔導人員只能從「做中學」,也延長其適應環境及熟悉任務的摸索時間。整體而言,

               適切的職前培訓有以下幾點重要性:

               (一)協助輔導人員發揮角色效能。

               (二)促進輔導人員能有良好適應。


               (三)協助輔導人員達成任務目標。

               (四)提高輔導人員的工作滿意度。


               二、職前培訓的內容

                    為適應學校環境並提升績效,職前培訓應包括瞭解沿革背景、工作條件、業務基本知識和

               工作倫理等,以增進輔導人員對於校園文化的熟悉及了解。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提供「初



     291                                                                                                                                                                                                                                292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