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37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37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第二章 學校輔導工作的組織架構及工作倫理
第二章
辛仁本學期調入幸福國小擔任輔導主任,雖然有兩年註冊組長的經驗,但
學校輔導工作的組織架構及工作倫理
從一個 18 班的學校到 30 班的新校,又是不熟悉的輔導職務,總有些忐忑不
安。8 月 1 日是新學期的開始,辛仁除了盡量熟識全校行政人員,也翻閱輔導
處(室)原有的工作檔案,準備擬定新學年度的各項輔導工作計畫。因為輔導
處(室)組長們也都是新任且沒有任何行政經驗,使辛仁更覺責任艱鉅。因此
他每週召開處室會議、帶著同仁擬定各項工作計畫,還需要與各處室建立合作
關係。在期初的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召開前,也先與各處室主任討論輔導工作
事項,並向校長報告計畫草案內容。工作千頭萬緒,希望新學年度的學校輔導
工作能有個好的開始。
從上述案例說明,可試想一位懷抱著熱忱的輔導人員進到學校後,需面臨學校端各種「系
統合作」及「資源整合」的需求,其中包含:了解輔導工作組織的運作、熟悉輔導工作的團隊
人力並進行合作、以及熟悉輔導工作倫理等。由於學校輔導工作的推動必須結合行政團隊的支
援,全體教職員共同參與,建立系統化的組織體系,才能發揮輔導效益。學校輔導工作需以「學
生為本位」作為思考的基準點,重視學生福祉的維護;在縱向分工方面,要分層負責、權責分明;
在橫向分工方面,需要合作和協調,才能有效地推展。
《學生輔導法》中明訂「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的運作,以啟動全校共同推動學生輔導工
作。由校長帶領學校行政單位,進行全校性學生輔導相關工作計畫之討論,引領全校教職員共
同營造學生輔導工作的願景,促成全校性的輔導工作推行。當研究團隊深探影響學校輔導工作
運作成功的模式時,發現共通點在於學校各處室為一個能相互支持與合作的輔導團隊;相對地,
最辛苦與挫折的工作模式,則是在輔導處(室)內默默與受輔學生單兵作戰。這些觀察讓我們
深深體會到以學校整體建立的團隊合作機制,是成功推動學校輔導工作的關鍵,且隨著學校輔
導工作內涵日益多元而複雜,更需以團隊之姿並肩作戰,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團隊中,每個
人各司其職之餘,如何透過團隊對話、形成團隊共識、促進團隊合作,小至輔導(處)室的內
部合作,大至向外擴展到處室之間、導師、一般教師、認輔教師乃至於校外專業人員的合作等。
23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