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5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45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二)定期提供教師網絡或書面資料(例如:將一般輔導議題,製作成「輔導武功祕 第二章
笈」),讓老師清楚如何申請學生輔導資源、諮詢、班級輔導等流程。目前教
育部網站有系列輔導叢書電子書,例如:班級經營、情緒管理等,也可下載或
學校輔導工作的組織架構及工作倫理
印製,提供一般教師在輔導與管教學生,班級經營、親師溝通等方面參考。
(三)加強相關規定及法令的宣導,協助導師增加問題辨識的敏感度,能及時了解學
生情況並向處室提出反映。
(四)兼輔教師掌握各種會議時機(例如:教師晨會、學年會議),傳遞輔導相關知
能及展現輔導成效;透過專業知能的引領,學校教師配合或參與學生輔導工作
的意願相對便會提高。
六、不求「一應俱全」,但求「從無到有」:改變採循序漸進原則,較易被接受。學
生輔導工作逐漸「成形或調整」亦需要循序漸進歷程。以個別諮商室的設置與空
間規畫為例,兼輔教師可先向行政單位尋求隱密的空間,待有機會再爭取窗簾、
桌椅等相關保有隱蔽性及隱私性之設備,循序漸進地為受輔學生建置舒適與安全
的心靈空間。
七、善用社區資源
1
(一)人力資源:包含邀請社區受過訓練之志工 、家長志工、實習教師、退休教師等
參與發展性輔導活動或認輔工作。
(二)經費資源:申請家庭教育中心或民間團體經費辦理親職教育課程及團體。
(三)設施資源:運用社區中心、里民中心辦理親職宣講活動。
(四)學術專業資源:大學特教諮詢專線,諮詢特教學生的輔導策略。
(五)教導處(輔導處)主任能掌握個案狀況進行資源整合(如:社工、醫療、警政等)。
八、結合專業機構進行處遇性工作:如各縣市學生輔導諮商中心、特殊教育資源中心、
家暴防治中心、個案相關醫療資源/精神醫療等。
九、加強親職教育:辦理親子活動,促進親子關係,提升家庭功能,例如:辦理親子
讀活動、親子體驗營等等。
1 對於到校服務之志工,教育局處規定須查核是否曾違反《性騷擾防治法》且須受過完整志工基礎訓練。
31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