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49 - 心輔手冊_國小版
P. 49

國 民 小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二)服務對象:輔導工作協助的主體是學生。但是家長、教師也對學生有重要影響,須將其

                      列為服務的重要對象,經由互動溝通,形成合作輔導的夥伴。                                                                    第二章

               (三)社會資源:可盤點各校擁有社區資源,提供人力、物力、經費等協助。

                                                                                                                     學校輔導工作的組織架構及工作倫理
               (四)學區特性:利用自身資源及特色,為學生規劃適宜活動空間及最大的學習機會。

               (五)校本課程:輔導工作計畫需與學校整體課程計畫連結。

               (六)重大節日:從輔導精神出發,設計相關的活動,幫助學生體驗、省思與行動。


               二、年度學校輔導工作計畫撰寫要項

                    計畫的形成除最基本的法令規定與教育行政單位政策外,仍須考量下列因素:


               (一)推動依據:計畫中列出學校推動學校輔導工所依據的相關法規、教育政策或校內相關學

                      校輔導工作辦法等。

               (二)總體目標:採摘要式列點,條列出學校輔導工作總體目標,該目標能符合學生輔導需求、

                      校園文化特色及學校輔導願景等。

               (三)實施期間及相關時程:通常以一個學年度為單位,或分為上、下學期,其他相關之詳細

                      各項學生輔導工作時程表,將統整於學校行事曆內並列於相關附件中。

               (四)重點工作:學校可依據生活輔導、學習輔導及生涯輔導等方面,列出學校輔導工作之實

                      施架構、實施內容及實施方式等。

               (五)執行單位:計畫中需說明各項工作的主責單位及人員、協助單位及人員,以及彼此分工

                      合作的方式等。


               (六)經費預算:包含經費來源(校內或校外)的說明、預算編列及使用項目等。

               (七)成效考核:計畫中可訂定學校輔導工作成效考核標準,做為檢視該學年度的學校輔導工

                      作推動依據及作為未來新學年度調整學校輔導工作計畫的參考。

               (八)相關附件:附上有助與會者更快了解該學年度輔導工作推動的資料,例如:學校行事曆、

                      各項學校輔導工作的職掌分工及成效考核表等。

                    因各校都有輔導相關的人力及資源,訂定的計畫也會有差異,但如果能掌握計畫的精神,

               再逐步實施計畫內容,並定期在輔導會議評估各項活動的實施成效,讓計畫能落實,以期嘉惠

               每位學生。







 35                                                                                                              36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