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6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16

(二)彈性調整

                      遇到特殊狀況時,輔導人員的專業分工應視情況彈性調整。例如評估受輔學生對輔導人

                      員性別或適配性的個別需求,彈性調整適合的輔導人員;涉及性平事件的雙方當事人,

                      若同為某位輔導人員的任教班級學生時,可彈性安排一方當事人由其他輔導人員或外聘
                      輔導人員介入輔導;性平事件行為人同時需要進行個別諮商與認知教育輔導課程介入

                      時,可分別由不同的輔導人員執行。

               (三)補位與職務代理

                      輔導人員的職務應設有職務代理人,且職務代理人應為常設。可於學年度開始先規劃好

                      各輔導人員之職務代理人,平時透過輔導教師會議掌握重要的受輔學生情形、討論遇有
                      受輔學生緊急事件發生時的SOP處理流程。遇到輔導人員請假,卻有受輔學生需要緊

                      急處理時,職務代理人便能馬上接手補位,著手協助處理。

               二、輔特合作

                    在國中的輔導工作中,常遇到導師在處理特教學生與疑似特教生時遭遇瓶頸,而向輔導

               處(室)提出諮詢和輔導需求,此時輔導人員便需要與特教教師合作,始能提供完整的服務。

               此處分成兩部分說明,包括對有特教需求或疑似特教生轉介前之輔導介入策略,以及對通過鑑
               定之特教學生提供輔導服務,期待能透過輔導團隊的密切合作。讓每位學生均能獲得適切之協

               助,達到良好就學適應的目標。

               (一)輔導與特教合作模式—適應欠佳學生之輔導

                      學生出現適應欠佳的狀況,一般認為是在其生態系統中,由家庭、個人、學校、社區、

                      人際關係等各方面多重原因所造成的適應問題。學生進入學校就讀之後,依其認知發展
                      及社會發展能力,展現其行為表現。倘若教師發現學生長期出現學業成就表現與同年齡

                      學生相比有明顯落差,或其無法適應環境要求,致使個人的學業和就學適應出現顯著困

                      難,即可能有適應欠佳的問題。

                   1.  適應欠佳學生之輔導法源依據

                      在學校現場輔導適應欠佳的學生,第一步應根據《學生輔導法》依其個別需求提供輔導

                      措施。部分學生的適應欠佳可能來自於身心因素而有特教需求,在排除文化不利、情緒
                      經驗等因素,學生仍在學習與生活適應出現顯著困難,或出現過動、專注力不足、情緒

                      困擾等狀況時,若經過一段時間的輔導介入仍無顯著改善,輔導人員得參考《特殊教育
                      法》與《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與特教老師討論學生需要特教服務介入

                      的可能性,如提供特殊教育鑑定、引入特教資源中心資源等。







     107                                                                                                                                                                                                                               108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