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7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17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2. 以「輔導為主,特教為輔」的輔導服務
在尚難辨識學生適應欠佳狀況是否屬於某些身心障礙類別的階段,輔導人員應於輔導過
第四章
程中持續釐清造成受輔學生適應困難的原因,以及影響其就學適應的程度,據以評估是
否有特教服務需求的可能。以下簡要說明在學生尚未正式取得特教服務前,「輔導為主,
特教為輔」的輔導服務做法。
介入性輔導
(1 )諮詢:導師在教學及輔導過程中,發現學生有就學適應困難、心理輔導需求、或疑
似有特教需求時,可先向輔導處(室)諮詢。
(2 )輔導服務需求評估會議:輔導行政人員、導師、輔導人員和特教教師可針對學生之
就學適應困難情形,召開需求評估會議以共同評估其輔導需求,進行多元的了解和
資料蒐集,討論訂定相關輔導策略,並共同合作執行。
(3 )學生輔導服務:針對就學適應欠佳情形或疑似特教需求的學生,宜先由輔導人員負
責個案管理與執行輔導工作,整合轉介相關輔導資源,訂定個別化輔導計畫;另一
部分則是評估轉介特殊教育鑑定,若經相關人員評估,確認學生適應困難情形可能
符合轉介特教服務的條件時,可依特殊教育鑑定標準及流程,提報「鑑定安置輔導
委員會」鑑定。
(4 )學生輔導成效評估會議:定時召開「學生輔導成效評估會議」,依據輔導服務需求
評估會議的決議,核對與討論執行成效,提出評估與建議。
(5 )追蹤輔導或引進相關資源:前述輔導計畫執行已使適應狀況改善之學生,可以轉回
班級導師持續關心,並改以提供導師諮詢及追蹤輔導方式進行;若無法有效改善學
生就學適應,則協助引進適合的處遇性輔導資源協助。
3 . 適應欠佳學生之團隊輔導服務模式
面對學生的適應欠佳狀況並非特定由特教教師或輔導人員一人可改變,學校的輔導團
隊人力要互相支援,以期順利透過輔特合作、達成協助就學適應欠佳學生的目的。
(二)輔導與特教合作模式—特教學生之輔導
1. 以「特教為主,輔導為輔」的輔導服務
(1 )個別化教育計畫(IEP ):輔導人員出席 IEP 會議,協助特教教師針對心理適應問
題之特教學生建立輔導目標,並在 IEP 會議中提供相關輔導建議。
(2 )個別輔導:特教教師與輔導人員共同討論與分析學生問題行為的成因,擬定輔導計
畫與策略,由輔導人員提供學生個別輔導。例如學生嚴重的情緒困擾,可能來自長
期缺乏關愛,缺乏自信心,加上學習與人際的挫折,導致攻擊行為,輔導人員可以
透過繪本、遊戲提升學生的自我概念與自我價值感,並增進人際互動。
107 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