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3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13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貳 與家長合作
家長是受輔學生生態系統中重要他人,家長的合作意願與態度,攸關介入性輔導工作能否 第四章
順利進行、發揮成效。以下提供輔導人員與家長合作的參考策略與做法。
一、親職諮詢
介入性輔導
親職諮詢是提升家長親職知能最為快速有效的方式,可把握以下原則進行:
(一)以開放、接納的態度與家長討論,建立信賴關係與合作共識。
(二)透過尊重、同理的方式與家長討論問題,應視家長為了解孩子的專家,降低家長焦慮,
增加他們對自身親職效能的覺知,願意採取必要的改變行動。
(三)避免使用輔導專業術語,盡量以淺顯易懂的語言進行討論,或是以生活化例子具體說
明,增進家長的理解。
(四)對家長賦能,藉由肯定家長對孩子的用心與有效教養策略,協助家長提升親職效能與信心。
(五)輔導人員可於討論過程中,提供受輔學生的進步訊息,傳遞孩子對父母的愛,幫助親子
間互相了解,調整互動關係。
二、家庭訪問
當需對受輔學生的行為及家庭情形做進一步的評估時,輔導人員宜會同相關人員進行家庭
訪問,以實施適當的輔導介入策略,進行家庭訪問的注意事項如下。
(一)邀請輔導團隊中的相關人員,如導師、輔導主任、輔導組長、學務主任、生教組長等至
少 2 人共同前往,避免單獨前往。
(二)務必知會校內輔導及學務人員,並保持聯繫,以利家訪遇到緊急狀況時,校內能及時提供協助。
(三)事先與家長討論預計前往家訪的時間,也預先針對家長需求準備相關資訊。
(四)家庭訪問時,輔導人員可針對以下面向進行訪談及評估:
1. 家庭環境:社區環境、居家環境、居住空間規劃(如受輔學生是否有獨立房間或與那些
家人共用房間、是否有讀書空間、是否擁有個人電腦或3C產品)等。
2. 家人互動關係:受輔學生與家人的互動情形、親子關係、手足關係、家長是否掌握受輔
學生的交友情形、家長對受輔學生未來發展的期待等。
3. 家庭生活作息:受輔學生的生活作息、三餐安排、零用錢、休閒活動等。
4. 家長對受輔學生問題的理解及因應策略。
(五)若受輔學生為拒(懼)學個案,輔導人員可透過家訪進行觀察、評估與簡單晤談,並與
家長及受輔學生發展與學校連結的關係,朝增進其就學適應目標而努力。
103 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