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18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18
(3 )個案會議:特教教師視學生需求邀請相關教師出席個案會議,並且由特教教師與輔
導人員,共同提供特教學生心理需求評估,讓與會教師了解個案學生的需求及未來
輔導方向。例如學生有嚴重情緒困擾,特教教師與輔導人員可共同依各自的專業分
析問題成因,協助教師具有了解學生問題原因的完整面向,並提供可行輔導策略,
相關教師一起協助學生就學適應。
(4 )入班輔導:特教教師與輔導人員評估學生在班級中的人際互動情形,依學生與班級
需求,可以由特教教師入班進行特教宣導、或輔導與特教教師共同入班進行班級團
體輔導。例如班級學生不知如何與特教學生相處,特教教師可以入班說明特教學生
之現況與需求、進行尊重差異的宣導,輔導人員則可以進行人際相處、情緒管理等
班級輔導課程。
(5 )小團體輔導:輔導人員與特教教師可以依據學生需求,提供小團體輔導,例如對於
有人際、情緒困擾的學生,除了參與資源班社交技巧訓練或情意課程外,輔導人員
尚可針對學生需求,規劃帶領人際或情緒團體,提升學生社交技巧與情緒覺察的能
力。
(6 )引進校外專業輔導資源:對於出現傷人或自傷、拒學等嚴重心理困擾的特教學生,
特教教師可與輔導人員共同評估學生需求,適時轉介各縣市教育局特殊教育資源中
心、輔諮中心、相關醫療單位、或其他校外資源,如社區心理衛生中心、社會福利
機構等相關專業資源尋求協助。轉介校外專業輔導資源之後,特教教師需與提供協
助之校外專業資源單位維持密切的聯繫,掌握特教學生服務概況,持續進行個案管
理。
(7 )親師良性溝通:特教教師與輔導人員可以共同協助家長與導師建立良性溝通的管道,
透過對學生的行為成因的了解,減少彼此認知的差異或誤解,並且透過溝通、建立
一致的輔導目標,以共同協助特教學生。
(8 )提供諮詢:特教教師與輔導人員也可共同提供導師、科任教師有關學生輔導策略、
班級經營策略。
(三)輔導成效評估
可透過定期召開個案會議進行討論,或於學期末進行輔導成效評估。特殊教育學生經介
入性輔導後,若就學適應問題獲得改善,可由輔導人員提供具體輔導策略,讓特教教師
負責後續的追蹤輔導。若特教學生適應問題未獲改善,則應轉介相關資源尋求協助並持
續追蹤輔導。
109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