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5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25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第四節 介入性輔導工作成效評估
對受輔學生實施介入性輔導一段時間後,輔導人員應針對輔導工作成效進行評估,檢核輔 第四章
導措施是否達成輔導目標,此即是 WISER 模式中強調的「持續性評估」工作原則。在輔導過
程中持續評估介入性輔導策略能否有效達成預期目標,適時調整與修正輔導策略,以有效達成
介入性輔導
介入性輔導目標。輔導人員訂定受輔學生的輔導計畫時,應訂定具體成效評估指標,並將評估
時間點納入計畫中,例如以段考或學期為單位進行輔導成效評估。至於介入性輔導方案或是小
團體輔導,通常規劃為以學期為單位實施,於學期末進行方案成效評估。本節分別以歷程評估、
方案評估、結案/轉回評估及轉介處遇性輔導,說明介入性輔導之成效評估。
壹 歷程評估
歷程評估是指對於輔導過程中的介入措施進行持續性評估與修正,以發展出最恰當的介入
方法,此為一不斷連動與修正的過程。輔導人員可以運用管理學PDCA循環的概念,進行輔
導成效之歷程評估與管理(如圖 4-2 )。
計畫 執行
Plan Do
計畫 執行
Plan Do 行動 檢核
Act Check
行動 檢核
Act Check
輔導成效與品質
圖 4-2 PDCA循環圖
步驟一:計畫(Plan )。依據對學生問題的評估,訂定具體輔導目標、規劃各項介入性輔導措
施、執行方式、執行人員、執行時間、成效評估指標等。
步驟二:執行(Do )。依計畫執行各項介入性輔導措施,並留有相關成果紀錄、歷程省思等,以
利後續檢核工作。
步驟三:檢核(Check )。透過蒐集學生重要他人對其行為改變觀察的回饋與意見,檢核介入性
輔導過程中的成功經驗、執行困難、克服困難的策略與目標達成情形。若經相關意見蒐
集與觀察發現,實際執行情形與輔導計畫發生落差時,應就可能原因進行檢討、與相關
人員討論修正方向。
步驟四:行動(Act )。修正輔導策略並持續執行,以利發展最適當的介入措施,提升輔導成效。
PDCA 循環步驟是一持續動態過程,輔導人員不論執行那一種介入性輔導措施,都能持續
執行步驟一到步驟四,從中檢核、自省和修正,以確保輔導工作品質。
115 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