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26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26
貳 方案評估
輔導處(室)及輔導人員在規劃介入性輔導措施、輔導方案或小團體實施計畫時,可將方
案評估列入輔導計畫中,事先規劃在介入前、中、後不同階段所需蒐集的資料,以利進行方案
評估,呼應 WISER 模式中強調的「持續性評估」工作原則。透過實施方案評估,我們可以檢
視輔導介入措施是否依原定計畫執行、評估輔導目標達成度、掌握工作成效與影響。方案評估
包括執行前的需求評估、可行性評估;執行中的過程評估、形成評估;執行後的成效評估、影
響評估,簡要說明如下:
一、方案執行前評估
(一)需求評估:透過如優先關懷學生調查或介入性輔導學生篩選等方式,評估需要介入的目
標對象學生,了解其問題樣態以及輔導需求,以評估需要提供的輔導措施。
(二)可行性評估:可行性評估即規劃性評估,在方案執行前評估方案可能產生的結果或成
效,包括確定可用資源、分析可用策略、執行人員及方式、資源投入效益等。
二、方案執行中評估
(一)過程評估:過程評估的方式包括透過團體紀錄、個案晤談紀錄、滿意度調查、成員回
饋、活動紀錄等方式,蒐集輔導措施執行狀況、受輔學生或團體成員的反應等相關資
訊,提供即時回饋,檢視方案執行過程,確保方案依照原訂目標與預期效益持續進行。
(二)形成評估:形成評估主要為協助方案執行,藉由檢核與回饋機制來強化方案之設計,
以提高方案成效。例如透過即時檢核方案執行歷程,了解影響介入性輔導措施執行的
因素,調整介入措施以達成預期目標的方式等。
三、方案執行後評估
(一)成效評估:成效評估係在方案執行完畢後,透過對目標對象學生的師長與同儕進行訪
談、滿意度調查、回饋問卷前後測比較、個案研究、行動研究等方式,評估方案目標
達成情形,包含目標對象學生改變程度、受益對象、非預期成效等。藉由方案預期目
標的達成程度判斷方案是否有效、評估繼續執行的方向或必要性。
(二)影響評估:影響評估是在方案結束一段時間後,持續觀察方案成效的延續性或延伸的
後續影響,例如於方案結束後三個月、一學期,持續追蹤受輔學生的正向行為表現情
形。目的在了解由方案所造成的改變與效果,以評估方案持續執行的必要性。
參 轉回評估
輔導人員在介入一段時間後,若受輔學生的狀況已明顯改善,適應狀況趨於良好,便可考
慮自介入性輔導中結案,轉回發展性輔導,由導師及任課教師持續關心,輔導人員定期追蹤其
轉回後之適應情形即可,建議可參考以下指標進行轉回評估。
117 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