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69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69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伍    民政與其他在地社區資源


                    除了上述資源,學校輔導人員宜多了解與認識學校所在地的區公所、鄰里長、各項社福機                                                          第五章

               關、基金會、NGO組織或公益團體等,平時有機會互動並進行連結。當學生及其家庭有相關
               需求出現時,學校便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取得相關資源提供協助。因此建議各校輔導處(室)
                                                                                                                     處遇性輔導
               參考下列方式建立校本資源檔案,以方便查詢使用,透過建構校本之學區資源網絡,召開學區

               資源網絡會議,以促進在地社區資源與學校輔導工作之合作。

               一、了解縣市教育局(處)的輔導資源(如:輔諮中心、特教資源中心、家庭教育中心、校外

                    會等),並與該單位可能會與本校有合作關係的人員建立關係、交換聯繫方式,為後續合
                    作打好基礎。

               二、主動與當地的鄉鎮區公所、鄰里長、衛生局、社會局、警察局(當地分局)、少年隊等相

                    關單位、可能與本校有合作關係的人員建立關係、交換聯繫方式,並了解他們的工作職掌
                    與工作方式,以為後續合作打好基礎。

               三、蒐集學校附近的相關民間福利組織、功能、主責人員與聯繫方式,如勵馨基金會、世界展
                    望會、家扶中心、伊甸基金會等,建立校本社區輔導資源(參考附錄 5-1 ),並可主動表

                    達合作意願與機會,開發可合作之事項。

               四、蒐集學校附近的心理衛生醫療院所,了解各兒童青少年心智科之精神科醫師、心理師專
                    長,以便學生有需要時或家長諮詢時可以做連結,提供立即性諮詢服務。




                                                         結語


                    在落實執行處遇性輔導工作時,本章就 WISER 模式的「R 」多元資源整合的理念,統整
               出校園處遇性輔導工作的參考架構,藉由引入校外資源,補強並整合校內輔導資源,使其效能

               發揮到最大的「智慧做」輔導作為。由於共同合作的各資源系統性質和服務項目不同,學校需
               於尋求協助前先做好評估工作,並建置完整的資源網絡訊息,建構學校本位的資源網絡系統。

               如此,一旦學生出現問題,即可在最短時間,依據受輔學生之需求,引入所需資源,帶給受輔
               學生最大的幫助。

                    本章以此概念,呈現處遇性輔導原則,說明各縣市輔諮中心運作,以協助了解如何進行處遇

               性個案輔導與跨專業的合作。期待幫助學校妥善連結、運用資源,在與社會資源連結互動時,能
               取得共識、尊重彼此專業的評估及立場的差異、在互信的基礎上建立充分合作的關係、並能主動

               追蹤與保有良好的溝通,共同成就受輔學生與彼此,形成多贏局面、成為永續合作的好夥伴。











 159                                                                                                            160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