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84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84

第二節   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的操作實務


                    本節將討論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的撰寫、回收及應用,以及遇到調閱或函索學生輔導資料

               與紀錄等實務情境,並提供相關操作原則與策略供參考。實際運作仍請依據各縣市政府規範與

               校本需求參酌調整。



                壹    學生綜合資料 B卡及個案輔導紀錄的撰寫



                    學生輔導工作常有撰寫相關資料與紀錄的需求,例如導師填寫學生綜合資料 B卡、認輔人
               員或輔導教師撰寫輔導紀錄等。撰寫相關紀錄有其必要性及重要價值,除可呈現學生輔導工作

               的脈絡,作為後續輔導策略訂定及修正參考外,當學校面對重大事件或危機事件時,亦可透過

               相關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快速了解狀況並進行危機處理。
                    再者,在撰寫相關輔導紀錄前,需優先思考「哪些人可能會看到這份紀錄?(潛在讀

               者)」,當下謹慎記錄,以降低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可能的違反保密原則風險或個人資訊洩漏

               爭議,兼顧受輔學生為最大獲益者的良善本意。

                    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的潛在讀者可能有:

               一、學校主管或行政人員:因職務、管理或危機處理需要,屬機構需求。

               二、銜接輔導人員:欲了解受輔學生過去輔導概況或相關個案會議歷程,屬輔導專業需求。

               三、外部單位:如法院或新就讀學校來文函索,屬跨專業合作或轉銜需求。

               四、受輔學生本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因各種因素有所請求時,屬受輔學生權益需求。

               五、學校其他處室人員或教師:進行學生輔導相關評鑑或個案研討時,屬評鑑、進修與研究需求。

                    因此,在撰寫時宜把握以下原則:

               一、訊息最少揭露原則

               (一)切忌流水帳式的文字描述。

               (二)不宜透露過多個人隱私資訊,例如:住所、姓名等。

               (三)簡明扼要,將記錄重點放在事件主訴、評估、介入方式及成效等。

               二、今日事今日畢

               (一)當次晤談或介入後能立即撰寫,盡量於 10-15 分鐘內完成;相關紀錄時間拖延越久,所

                      冒之訊息錯誤風險越高。

               (二)未完成之紀錄須依學校規定妥善保存,並儘快完成。







     175                                                                                                                                                                                                                               176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