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97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197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貳 輔導人員進行倫理決策時的評估原則
當學校執行學生輔導工作過程,面對任何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之倫理決策情境時,皆須有 第六章
謹慎考量的評估、設想後果及決策判斷過程,以下提供倫理決策原則供輔導人員參考(洪莉竹,
2013 )。
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
一、釐清申請目的及判斷可揭露程度
學校遇到任何與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之處理有關事件時,應在「對方提出申請」及「相關
人員須進行決策」之間稍有緩衝。即使對方無預警地出現、或學校端收到外部單位緊急公文來
函索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時,學校端可先了解並釐清對方使用需求及目的,以判斷訊息可揭露
程度,及討論對受輔學生可能之影響。
二、輔導人員保持自我覺察及敏銳度
輔導人員可能會在第一時間,因個人認知、價值觀及經驗背景等而產生自己的看法及感
受,宜先釐清個人疑慮、擔心、焦慮、生氣的來源,了解個人立場及觀點等,尊重自己的敏感
度與自我覺察。若對處理方式有所疑慮,可先與同事或相關單位主管諮詢、討論後再做決定。
三、相關人員對法規或辦法的通盤考量
目前攸關學生權益的相關法令諸多,例如《學生輔導法》、《學生輔導法施行細則》、《學
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特殊教育法》、《身心障礙學生轉銜輔導及服務辦法》、《兒童
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家庭暴力防治法》、《性侵害犯罪防治法》及《性別平等教育法》
等,輔導人員須瞭解執行業務相關法規,以提高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處理的敏銳度。
結語
綜合本章,學校進行學生輔導資料與紀錄的建置、運用與保存時,需要兼顧法、理、情三
個層面。首先,有「法」(法規及校內管理辦法)的設限以保障學生最大權益、保護資料及相
關執行人員;再來需要有「理」(實務操作的具體流程),讓執行人員有所依循;最後,回到
這份「人味」的工作上,以「情」(倫理議題)來保持其彈性及柔軟度。總之,當輔導人員能
兼顧法、理、情等層面執行學生輔導工作,並將其善用於輔導資料建置、運用與保存的歷程,
將盡可能使學生成為最大的獲益者。
187 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