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22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222
第一節 適性輔導面面觀
本節統整適性輔導的概念、相關法規,整合 WISER 模式與教育部《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
展教育手冊》相關資訊,提供學校推動適性輔導的三級輔導重點工作參考架構。
壹 適性輔導概念
適性輔導的概念與生涯教育、升學輔導、生涯輔導或中輟輔導等範疇多有重疊。從施行九
年國民義務教育到近幾年教育部積極推動《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等,國民中學「適
性輔導」工作成為學校輔導工作的推動重點之一,教育部並於 100 年提出「直轄市及縣(市)
政府推動國民中學適性輔導工作運作模式」,明訂國民中學階段學生適性輔導工作的推動目標
在於:協助學生探索與認識自我、認識教育及職業環境、培養生涯規劃與決策能力、進行生涯
準備與生涯發展。
繼之,教育部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明確列出縣(市)政府、各縣市學生輔導諮
商中心及各國民中學執行適性輔導工作的具體作為,請查閱「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實施計畫方
案 5-1 (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方案)」。在具體做法上,設計了許多配
套措施,例如:規劃推動「國中學生生涯輔導紀錄手冊」,設計「志願選填試探與輔導系統」,
以及拍攝一系列「適性輔導列車」微電影等,落實適性輔導在國中之推動。
貳 適性輔導與 WISER 模式
教育部(2016 )編訂「國民中學推動生涯發展教育手冊」,清楚列出學校推動適性輔導
工作之各處室與相關人員分工細項;表 8-1 參考該手冊並融入 WISER 模式的學校三級輔導工
作理念,具體說明學校推動適性輔導工作的推動層面、工作內容與執行人員。
一、適性輔導的發展性輔導工作
適性輔導的發展性輔導工作,建議運用現有教育政策、相關法規及校內資源達成 WISER
「全校做」、「聰明做」和「雙贏做」之工作原則。
(一)全校做:由校長領導各處室和全體教師共同規劃與落實推動。導師是適性輔導的關鍵
人物,可以透過班會時間、家長資源或情境教育,協助學生更加認識自我和志願選擇。
213 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