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71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271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4 )我是否有系統計畫邀請並催化全校教師參與輔導工作?
目前手邊規劃的活動、輔導行事曆中,有沒有能夠邀請導師一同參與的工作事項?
第九章
(5 )我是否盡力推展輔導工作,且已達成發展性輔導工作的成效?
關於發展性輔導工作,回想這段時間,我已經做到那些工作?在此基礎上,我可以
輔導工作效能提升
維持或嘗試的下一步為何?
(二)二級預防:介入性輔導工作
接案之後,除了針對受輔學生進行評估、瞭解問題成因、擬定個別化介入計畫之外,若
能和受輔學生的生態系統(System collaboration )合作,特別是進行雙師合作(輔導
教師與導師合作)、輔特合作(輔導教師與特教教師合作)、學輔合作(輔導教師與學
生事務人員合作)、親師師合作(輔導教師與導師、家長合作),以及個案會議(與受
輔學生相關之重要師長一起開會,研議輔導策略並分工合作)等,將能大大提升輔導成
效,讓接受介入性輔導的學生更快改善問題、提升就學適應。.
1. 自我評估項目:
(1 )我是否能針對受輔學生進行評估?
我對受輔學生問題的評估是什麼?這些評估是如何形成的?評估還有那些向度可以
思考?
(2 )我是否能充分瞭解學生的核心問題成因?
受輔學生的核心問題成因為何?還有其他可能性嗎?問題成因與解決方式有可能的
連結嗎?假如暫時想不到成因與解決方式的連結,探詢例外的可能性?
(3 )我是否能擬訂個別化介入計畫?
關於受輔學生,我下一次晤談的方向?短期、中期、長期可能的計畫為何?關於計
畫,我是否保有修正的彈性?例如:受輔學生的來談目標、導師轉介的目標、我對
受輔學生問題的評估目標?
(4 )我是否能與其他相關人員建立關係與合作?
我是否能與受輔學生生態系統重要他人建立關係,並進行合作?例如雙師合作(與
導師合作)、輔特合作(與特教教師合作)、學輔合作(與學生事務人員合作)、
親師師合作(與導師、家長合作)等;並於必要時,與處室內夥伴共同討論,進行
同儕督導,與研擬適切之介入性輔導策略與計畫?
(5 )我是否能於必要時,針對受輔學生的問題與需求進行評估,召開校內個案會議,研
議輔導策略與進行分工合作?
261 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