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266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266

(二)回饋單評估活動成效:辦理各項講座研習、小團體輔導、輔導課程、諮詢與直接服務後,

                      發放書面回饋單,使參與者自評晤談感受與輔導成效等。

               (三)學校三級輔導工作效能自我評估:此為本參考手冊依據《學生輔導法》設計的三級輔導
                      工作自評表(詳見附錄 9-1 ),作為全面性自我檢視,內容包含(1 )輔導人員聘任與

                      運用現況;(2 )輔導工作之計畫訂定與所需經費;(3 )執行學生輔導工作場地及設備;
                     (4 )輔導處(室)組織運作、增能與自我評鑑;(5 )發展性輔導工作之執行成效;(6 )

                      介入性輔導工作之執行成效;(7 )處遇性輔導工作之執行成效等七個向度。
                    內部評鑑不僅止於完成自評,更重要的是要善用自評所獲得的質化與量化結果,作為下學

               年規劃輔導工作的修正方向,以期能更清晰具體設定符合學校所需的輔導工作目標,執行符合
               學校學生、教師與家長所期待與需要的輔導工作,使輔導團隊忙得有方向、有價值。





                貳    評估結果分析與運用


                    無論是外部或內部評鑑的結果,都應作為未來修正輔導工作方向之用,才達到評鑑的真正

               目的。除了前文列舉之標的行為問題發生率降低外,對本學年度學生問題進行樣態分析,並將
               結果作為下一學年度輔導工作定向之參考,也是評鑑結果的應用,例如本學年度長期缺曠課、

               沉迷手機遊戲學生人數攀升,表示學生對學校活動的投入程度偏低,則學校可在下學年度輔導
               工作計畫中規劃相關改善措施,例如:

               一、教師部份:辦理輔導知能研習,提升校內教師對於低學習動機、出席狀況不佳、青少年手

                    機、網路成癮等相關議題的理解,並透過討論與分享,共同研發激勵學生投入學習的方法。
               二、學生部份:以低學習動機而長期缺曠課、沉迷手機遊戲的學生為對象,辦理符合其個人學

                    習興趣的多元彈性適性課程,提供目標學生展現自我與獲得成功的經驗,以引起學生共

                    鳴。輔以自我探索、職群試探、職業與生涯進路資訊等生涯諮詢與輔導,尋找個人生涯目
                    標,提升學生投入學校學習的動機,對於嚴重適應困難學生則應視其個別狀況持續提供介
                    入性或處遇性輔導。

               三、家長部份:辦理陪伴青少年階段子女成長相關之講座或工作坊,提升家長理解青春期子女

                    的身心需求與任務、生涯與升學進路規劃等相關知能。

                    此外,在撰寫各項活動計畫時,可納入質性與量化兼具的成效評估方式,例如教師輔導知
               能研習,有8 成以上的教師參與,滿意度達8 成以上,參與教師能表達研習帶來的學習與助益等。

                    成效評估不只是做為評鑑成果,其評估結果更可作為下一學年輔導工作規劃參考。因此建
               議所有外部與內部評鑑的結果,都應在每學年的學生輔導工作委員會、校務會議、行政會議中

               報告與討論,以引領輔導工作與時俱進,凝聚團隊、使學生獲益。







     257                                                                                                                                                                                                                               258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