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87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87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肆    學生問題辨識與轉介


                    導師與任課教師作為校園中發展性輔導的重要推手,與班級學生密集互動的過程中,常                                                           第三章

               有機會發現需要更多輔導資源協助之學生。以下說明如何辨識需要介入性輔導的學生、導師
               可執行之輔導策略、以及如何與輔導處(室)合作的方式。
                                                                                                                     發展性輔導
               一、辨識需要申請介入性輔導的學生

                    問題行為的產生,往往有其徵兆可循。當學生在校持續出現以下行為問題時,導師或任

               課教師應進行了解、關懷輔導和觀察,評估是否需要申請介入性輔導。
               (一)學生行為問題的徵兆

                    1.  家庭聯絡簿或作業經常缺交或未能準時完成。

                    2.  家庭聯絡簿經常缺少家長簽名(章)。

                    3.  家庭聯絡簿或作文內容出現負面文字或圖畫。
                    4.  行為或語言容易激怒他人或容易被激怒。

                    5.  持續違反規定,影響班級教學活動進行。

                    6.  經常出現人際衝突,影響同儕或師生關係。

                    7.  出現說謊或欺騙行為。
                    8.  持續出現學習困難或學習意願低落,影響學習成效。

                    9.  上課經常注意力、精神不集中或打瞌睡。

                    10.  出現嚴重情緒困擾,影響學校生活適應。
                    11.  經常遲到、請假或不明原因缺席。

                    12.  校外交友複雜、有曝險之虞或觸法行為。

                    13.  出現傷害自己、他人的意圖或行為。

                    14.  出現其他明顯的認知、情緒或行為改變,且持續超過兩週。

                    15.  其他身心異常症狀反應,經過一段時間仍持續存在。
               (二)導師/任課教師的發展性輔導措施

                    1.  在聯絡簿表達關心與鼓勵,透過文字引導學生正向思考,並與學生及家長建立關係。

                    2.  可以針對學生的具體行為進行個別晤談,了解學生對行為、人際、學習及家庭等各層面
                      的認知與感受,評估學生輔導需求。

                    3.  安排班級團體輔導,協助學生從中學習適切的人際互動與認知思考方式。

                    4.  協助建立支持網絡,例如為學生安排小天使,提供楷模學習以及生活支持或邀請學生喜
                      愛的任課老師協助關心。








 77                                                                                                              78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