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4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94
智慧小提醒:如何協助教師辨識與處理學生問題?
導師及任課教師是每天接觸學生的第一線教育人員,面對繁忙的課務及學生的生活
管理,教師若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徵兆具有先備知識,便有助於及早辨識需要協助的學
生。提升教師對學生行為徵兆的敏感度和處理能力之參考做法如下:
一、於新進教師研習時,具體說明教育人員的通報責任、教師專業倫理、本校學生常見
的問題類型與預防處理方式等,並邀請績優導師分享班級經營經驗或學生輔導經驗。
二、學期初提供學生問題行為徵兆簡要資訊,或邀請受輔學生的導師及任課教師參與個
案會議、個案研討會等,以提升教師辨識學生問題行為徵兆與了解簡要處理原則。
三、於例行導師會議中,提供簡要案例分析,或於教師輔導知能研習中,運用案例研討
方式進行,以提升導師對於學生介入性輔導需求的辨識敏感度。
四、鼓勵教師參與認輔工作,提供獎勵與督導,以增進其輔導知能與處理經驗。
三、系統性篩選需關懷學生
輔導處(室)可以透過下列系統性篩選,及早發現需要介入性輔導的學生。
(一)整理學生基本資料
新生入學後須填寫各種調查表格並更新學生基本資料表(A表)資訊。輔導處(室)可
透過整理這些表單,發覺需要關注的學生名單,提供實用的資訊給導師,以便及早發現
需優先關懷之學生。可作為系統性篩選的表單如下:
1. 家庭狀況調查表
將家庭狀況調查表依不同樣態類型進行整理分析,並提供導師、輔導人員與相關行政人
員參考,以利班級經營及學生輔導。建議教師獲得家庭狀況資料後,宜細心觀察,審慎
評估學生輔導需求,切勿受限於過往刻板印象逕下定論。此外,此類表單與資訊往往牽
涉學生家庭隱私,必須妥善保存並保密。
2. 學生基本資料 A表
導師與輔導人員在學生完成學生基本資料 A表的填寫或更新之後,應瀏覽與整理,並持
續觀察、互動、審慎評估與辨識可能需要關注的學生。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