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5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95
國 民 中 學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二)實施心理測驗
實施心理測驗能在短時間內快速獲得大量學生生活適應資訊,輔導處(室)可視校本需
第四章
求,選擇國中階段適用的生活適應量表施測,及早發現可能需要介入性輔導協助的學生。
(三)學業成就測驗表現
介入性輔導
學業低成就易引發學生學習適應或行為問題,輔導處(室)可與教務處合作,針對需補
救教學學生,評估學習輔導需求以提供個別或團體輔導。另外,針對智力商數高但學業
低成就的學生,建議多加了解原因與提供協助。
四、建立明確申請輔導服務機制(舊稱「轉介」)
輔導處(室)應建立明確申請輔導服務機制並協助教師知悉。當導師在學期中評估班上
學生有需接受進一步接受介入性輔導時,可透過此申請機制為學生申請輔導資源。學校可視需
求設計輔導申請表,表格內容建議包含可協助輔導人員初步了解學生的主訴問題、班級適應情
形,以及導師在輔導學生上的困境與輔導期待等。
貳 問題評估與派案
當輔導處(室)個管主責人員或輔導人員收到服務申請後,建議先與導師了解學生現況,
可請導師提供相關輔導資料(如聯絡簿或親師聯繫 / 家訪等紀錄),以利在最短時間內蒐集較
完整的學生問題資訊。透過與導師的會談過程,了解導師申請輔導的目標與期待,並與導師
建立合作關係,溝通後續可行輔導介入的步驟與策略。
一、危機評估
接受導師申請後,輔導人員首要進行危機評估,包含了解學生及其家庭是否處於危機或
危急事件?是否涉及相關法定應通報事件?經由危機評估、控管與處理,確保學生處於安全
情境。倘有危機之虞,請參考本手冊第五章了解危機事件之處理。
二、一般性評估
一般性評估係指輔導人員對學生進行生態系統評估,以利對學生行為問題形成概念化,
提出有效輔導策略,促進生態系統合作等。評估方式包含晤談(對象涵括受輔學生、家長、
導師、任課教師、同儕等)、家庭訪問、入班觀察、學生輔導紀錄調閱、成就測驗、心理測驗、
轉銜資訊等各項資料等,評估內容則包括:
85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