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98 - 心輔手冊-國中版
P. 98

第二節   個別化介入輔導措施


                    在 WISER 模式中的工作原則中,「個別化介入」是指介入性輔導需針對受輔學生的個別

               化需求進行評估,以規劃諮詢、個別諮商或小團體輔導等個別化的介入工作。因此,輔導人員
               應本於專業,聚焦於受輔學生的個別需要,擬定輔導計畫、目標、策略與具體輔導措施,充分

               與家長及導師說明、討論並形成共識,以共同協助受輔學生。以下就一般學校常用介入性輔導

               措施及校內外生態資源合作提供說明。



                壹    個別諮商



                    個別諮商是介入性輔導的重要輔導措施,學生輔導成效與諮商關係、諮商架構、諮商技巧
               及諮商目標有密切關係。與受輔學生的重要他人(如導師、家長)合作,則是提升諮商成效的

               有利因素,以下說明個別諮商相關原則與注意事項。

               一、知後同意

               (一)諮商架構


                      在學校中,諮商架構容易受到班級課程、考試或學校活動的影響,不容易固定不變動。
                      輔導人員與受輔學生進行個別諮商時,可先與受輔學生討論諮商架構可能須因應學習需
                      求而作調整,包括預估進行諮商晤談的期程、頻率及時間等,保持彈性與多元的進行方

                      式。例如:

                      「談到這裡,我看到現在的你似乎陷入兩難的矛盾中,一方面很想達到父母的要求,一

                      方面又不斷質疑『為什麼要唸書 ?』老師很願意陪伴你一起找答案,不過這樣的討論可
                      能還需要一週一次、大約四週的討論,你願意跟我好好討論、解決這個煩惱嗎?如果你

                      打算來,你會如何跟導師與任課老師說明、好安排出這四次的時間?我會在晤談前一天
                      開出照會單給你和你的導師,以及該堂課的任課老師,請你要留意時間準時到達,並主

                      動讓老師知道你會在這些時間來,好嗎?」

               (二)保密協定

                      與受輔學生討論保密範圍需有具體與仔細的說明,也必須說明保密的限制和例外。同

                      時,說明為尋求解決問題的更多資源,可能需要和受輔學生的重要他人(如導師、家長)
                      討論。如果受輔學生有不想讓重要他人知道的個人資訊,輔導人員可與受輔學生進一步

                      確認討論範圍和形式。例如:











     89                                                                                                                                                                                                                                 90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