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37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137
高 級 中 等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伍 常見介入性輔導措施
第四章
輔導人員以「個別化介入」原則,評估受輔學生輔導需求,並與「系統合作」,提供適
切的輔導措施與資源;另外,運用「持續性評估」的概念,在不同輔導進程與階段中調整運
介入性輔導
用措施。依據《學生輔導法》第 6條對介入性輔導的規定,對於受輔學生需依其個別化需求
訂定輔導方案或計畫,提供諮詢、個別諮商及小團體輔導等措施。以下分別說明「諮詢」、「個
別諮商」、「介入性小團體輔導」和「入班輔導」等四類措施:
一、諮詢
當導師或家長向輔導處(室)說明學生的行為困擾時,輔導人員可諮詢並提供輔導策略
意見。諮詢是一種短期、問題解決導向的服務方式。與教師(通常是導師)或學生家長進行
諮詢,有助於提升其應對學生問題的認識,進而發現學生的優勢能力。諮詢的介入除了有助
解決學生問題,也可培養更多輔導人力資源。
(一)教師諮詢
教師諮詢常發生於教師介入處理學生問題後,遭遇一些疑惑、或需要一些策略建議,而
轉向學校輔導人員求助之時機。特別是教師與學生相處過程中,觀察到學生有特殊之行為或
情緒反應,或持續感覺困擾時,可向輔導處(室)尋求輔導資源協助。教師與輔導人員共同
探討所觀察到的學生狀況,討論在輔導該生所遭遇之困境;輔導人員可從青少年身心發展、
同儕互動、親子關係等多元觀點幫助教師理解學生的困難,提供實用的解決策略、書籍資料
或課程講座資訊等教師諮詢服務。不僅能協助解決學生的問題,亦能強化教師未來處理類似
案例或班級問題之能力。
(二)家長諮詢
家長輔導或管教孩子時,也需要有支持系統或與人討論。輔導人員可透過家長諮詢方式,
協助家長瞭解孩子的內在需求,學習改進親子關係的策略。高中常見的家長諮詢議題有親子
溝通衝突、升學校系選填與生涯資訊瞭解等。
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