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0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140

7. 團體中期可適時邀請親師進行會談,促進雙師和親師師彼此的合作交流。


                      8. 團體後期預告結束,總結團體成員們的學習和改變,並鼓勵學生在學校或生活情境
                        中運用所學得的新知識和技巧。


                      9. 結束團體 1 個月後,可追蹤輔導成效。

               (二)介入性小團體輔導方案設計重點


                    團體方案內容包含單元名稱、單元目標、預定活動內容或進行方式、時間分配、設備器

               材準備等。設計團體方案時需考慮下列幾點:

                      1. 根據受輔學生們輔導需求,設計有助於改善情緒、想法和行為等困擾之方案內容。

                      2. 依據學生的認知發展層次設計適宜的活動,例如:運用案例討論、角色扮演、媒體、

                        繪畫、戲劇、桌遊等媒材進行,但要避免學生們把活動當做目標,反而模糊團體輔

                        導討論焦點。

               (三)介入性小團體輔導的帶領原則


                    為使參與成員學習到因應或解決問題的能力,介入性小團體輔導的目標設定較一般發展

               性團體輔導更為聚焦。輔導人員在帶領團體時,宜把握下列要點:

                      1. 瞭解所帶領學生之人格特質、困擾問題與互動特性,運用能夠引發動機的方法進行

                        團體活動,達到提升學生自我效能、問題解決和行為改變之目的。

                      2. 運用「此時此刻」和「大家一起來」的技巧進行團體討論:「此時此刻」是引導學

                        生觀察「現在發生了什麼事」,分享與同理彼此的感受;「大家一起來」想辦法,

                        進而提升生活實踐與問題解決的實作能力,並運用到未來實際的生活中。

                      3. 小團體也是教導與培養學生人我互動尊重的場域,提醒學生準時出席、積極參與、

                        對團體中其他成員的發言保持尊重和保密。

               (四)介入性小團體輔導的成效評估


                    團體輔導成效的評量可包括成果評量與歷程評量兩部分,輔導人員可依據小團體輔導目

               標,設計適合的評估指標。說明如下:

                      1.  歷程評量:藉由與導師的輔導聯絡簿或個別的成長紀錄冊,觀察瞭解成員與導師對每

                        次參與團體學習的回饋意見,除了可由成員自行評量(書面評量、口語評量)外,亦

                        可由輔導人員、導師、家長或觀察員進行口語或文字的回饋。


     127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