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1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141

高級中等        學校輔導工作參考手冊










                      2.  成果評量:針對團體輔導結束後學生問題是否已解決或行為已改善來進行評估。若是

                        由成員自評,可進行其滿意度調查;而他評的部分則可藉由導師、家長與輔導人員進                                                        第四章

                        行三方會談,共同討論成員參加團體輔導前後的改變。

               四、入班輔導                                                                                                  介入性輔導


                    當受輔學生的困擾或問題來源與其班級動力有關時,輔導人員可以入班輔導的方式,與
               同學直接溝通並傳達觀念,改變系統以緩解受輔學生困擾。以下簡要說明入班輔導的實施時

               機、實施方式與設計原則:


               (一)入班輔導的實施時機

                      1. 多數同學同時發生某類型的違規問題時。

                      2. 班級發生危機事件時(例如:意外、重大傷病、死亡等)。


                      3. 有嚴重的班級學生人際衝突事件需化解時。

                      4. 導師察覺有危機徵兆,欲預防可能發生的行為問題或增加學生自我保護能力時。


               (二)入班輔導的實施方式

                      1. 輔導人員事先和導師討論,提供相關資料與諮詢,由導師利用適當時間自行實施。


                      2. 輔導人員和導師共同合作,利用班會時間或其他適合的時段執行之。

               (三)入班輔導的設計原則


                      1. 輔導人員事前應和導師充分溝通,瞭解學生的個性特質、班級氣氛、團體動力,設定
                        目標、預計實施流程和時間分配,也針對過程當中可能遭遇的困難或阻力等進行探討。


                      2. 根據主題設計相關的暖身活動,引起班級學生的參與動機。

                      3. 根據班級學生屬性選擇適當的活動方式,例如:分組討論、短片賞析、體驗遊戲、角

                        色扮演等,並引導學生針對該主題進行反思。

                    從申請輔導服務與蒐集資訊、初次晤談進行危機與一般心理狀況評估、派案,再到個別

               化介入、系統合作、持續性評估等介入性輔導流程,輔導人員需有良好的個案概念化能力,

               也要能掌握辨識學生需要介入性輔導之能力,並熟悉中途離校學生的輔導機制。透過諮詢、

               個別諮商、心理測驗、介入性小團體輔導、入班輔導等個別化與系統合作介入措施,形成適

               合的輔導計畫並展現專業效能。由於系統合作在介入性輔導裡,扮演提升輔導效能關鍵角色,
               下一節將針對介入性輔導的系統合作進一步說明。


                                                                                                                128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