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2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142

第四節  介入性輔導的系統合作



                    本節介紹 WISER 模式的「系統合作」(S)之概念與方法。首先,須先瞭解學校內部的生

               態系統,再探討校內單位的系統合作,最後討論如何召開校內的個案會議。


                壹  學校內部的生態系統


                    輔導人員在進行介入性輔導時,切莫單打獨鬥,要找到可以發揮助力與合作的對象,讓

               輔導介入發揮加乘的效果。學校輔導工作不同於一般身心診所或心理諮商機構的工作方法,

               特別需要著重與系統合作。也就是,學校輔導人員不宜將自己的功能侷限於諮商室內的個別

               晤談,而是能主動走出辦公室和不同系統合作,以提升與穩定輔導效能。

                    圖 4-4 為進行介入性輔導時,以受輔學生為中心的生態系統圖,茲說明如下:


               一、學校內部生態系統同心圓的核心為受輔學生的重要他人,包括其家長、導師、班級同儕
                    和該班的任課教師,有時也會包括其社團同儕等。在此層次中的系統合作有輔導人員與

                    其導師的「雙師合作」、輔導人員與導師及受輔學生家長間的「親師師合作」等。


               二、學校內部生態系統同心圓的第二圈是輔導處(室)人員。這個層次的系統合作需要的是
                    輔導處(室)主任、組長、輔導教師和專業輔導人員等所有人員的團隊合作。值得一提

                    的是,有些學校將特教組長或特教老師歸屬於輔導處(室)組織中,有些學校則將特教

                    編制在教務處或其他處室單位內,無論其組織劃分為何,輔導與特教跨專業領域的合作

                    是介入性輔導中重要的一環。

               三、學校內部生態系統同心圓的第三圈是校內行政系統,則有校長、教務處、學務處、總務處、

                    圖書館、實習處等學校內各行政單位,故此層級會有輔導人員與其他處室間的跨處室合
                    作,以及視需要召開個案會議。


                    學校輔導工作是一種需要團隊合作的專業工作,有時須輔導協助的狀況是突發或臨時的,

               擔任第一線的輔導處(室)受理者要有「個人即代表團隊」的意識,並具備即時回應的能力。

               這意味著輔導處(室)內部團隊的正向和諧氣氛很重要,每位夥伴要有隨時相互補位、彼此
               支援的合作默契。可透過定期的處室內部會議或不定期的聚會活動等,凝聚情感和建立共識。












     129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