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44 - 心輔手冊-高中版
P. 144

二、尊重導師的時間安排


                    輔導人員要進行宣導活動、討論受輔學生狀況或規劃小團體輔導時間時,建議先參考班
               級課表,與導師說明輔導需求,徵得其支持與同意。使導師能掌握學生狀況,並與輔導人員

               一起合作。


               三、導師協助篩選與觀察

                    導師有時並不清楚如何篩選受輔學生,輔導人員可提供篩選指標以及合適的輔導介入方

               法。再者,導師可透過課堂觀察和作業表現等,提供關於受輔學生的情緒、人際、學習等改

               善訊息,作為輔導人員評估輔導歷程與成效評估之參考。

               四、幫助導師與學生增加正向關係

                    輔導人員能在介入性輔導時看到學生的優點和拔尖表現,聆聽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因此,

               輔導人員可作為師生之間的橋樑,一方面先與受輔學生討論可能會讓導師知悉之部分並獲得

               學生之同意,以增加導師對學生的瞭解;另一方面可將導師的回饋讓受輔學生知悉,增進師

               生彼此理解和正向關係。此外,輔導人員可透過與導師合作,檢核學生在教室的學習與人際

               互動進展情形,並具體肯定導師的關懷和付出。



                肆  家長、導師及輔導人員(簡稱「親師師」)合作



               一、親師師合作常見的策略或做法

                    家長和導師常是受輔學生最關鍵的重要他人,輔導人員若能整合三方之力,協調溝通、

               凝聚共識,建立成為相互合作的工作團隊,將使輔導效能倍增且事半功倍。反之,若彼此意

               見不一致或缺乏信任,容易讓受輔學生面對或展現不一致訊息,結果反而更讓眾人傷腦筋。

               所以,「親師師合作」歷程包含「合作」與「分工」兩項元素,亦即三方在「一起幫助學生」
               的共同目標上,依三方不同的角色進行分工,例如輔導人員主責晤談室中的介入性輔導工作,

               導師主責班級中的發展性輔導工作,而家長主責家庭中能力所及、具體易操作的輔導目標(親

               子互動),透過雙方或三方目標一致地幫助學生,使輔導成效加倍。














     131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